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
打印 关闭

“聋”民润物细无声 产业兴旺现曙光

来源:福泉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0-05-15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世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由于先天的种种不幸被迫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因无法与人正常沟通,时常还会遭遇周边人异样的眼光。但是,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默默地演绎着自己不屈的出彩人生。

  “杨老鸡场,石板盖房,老奶奶烤酒,老爷爷熬糖”,是流传在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夜郎都城——竹王城的一首民间的古老歌谣。1962年,王崇宣就出生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里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儿时因生病高烧治疗不当导致失聪,受先天不足的影响王崇宣自小就失去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1995年,30多岁的王崇宣跟着村里的青壮年一起外出到广东打工,但因受语言交流障碍和缺乏知识技术等限制,很快被迫挎上了返乡的包袱。回乡后,王崇宣只能又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进入21世纪,眼见村里外出务工的乡亲们纷纷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新房,王崇宣的家庭开始出现了裂痕,妻子兰凤翠带着对丈夫的“失望”与“不满”,毅然选择了外出打工,每年几乎只有春节才会回家看一眼一双尚未成年的儿女。然而意志坚定的王崇宣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6年,在福泉农商银行凤山支行的脱贫攻坚遍访中,王崇宣被该行的客户经理发现之后,在凤山镇竹王城村的农村金融致富学校流动课堂上,就开始多出了一个用手势与老师和学员交流的身影。王崇宣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常年的实践,渐渐积累了较为丰富农业种植经验。随后,凤山支行的客户经理为王崇宣建立了农户经济档案,授信4万元。这可乐坏了他,觉得农商银行真不错,他自己从没想过也能在银行贷款发展。但是思前想后,他比划着告诉客户经理,现在贷款也找不到好的路子,万一还不起贷款,岂不是辜负了农商银行的信任:“我主要还是缺一个工作,好把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换成实打实的收入。”该行客户经理结合实际情况,推荐他进入刚刚落户凤山镇的农业观光产业项目——竹王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务工。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吃苦耐劳,王崇宣很快引起了公司老总岳伦安的注意。2018年夏天,竹王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园遭遇水灾,70余亩特色药材和果蔬毁于一旦,但交由王崇宣打理的2000株无花果却受灾轻微。此后,岳伦安决定将公司种植的位于竹王城村的18亩白芨的除草、修枝和日常护理等工作全部交由王崇宣负责,凭着吃苦耐劳和责任心强,到年底王崇宣顺利拿到了16000余元的务工收入,缓解了一家人在基本生活上的困难。接着公司又将40余亩黄精也交由王崇宣打理维护,每年为王崇宣固定增收近三万元。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之际,王崇宣一家人却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靠着务工的收入,加上农商银行的助农贷款,以及政府危房搬迁的补助,经过半年的赶工,王崇宣全家搬进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在一双儿女的动员下,妻子兰凤翠也决定不再外出,留在了凤山镇周边打零工。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王崇宣一家开启了助力凤山镇产业兴旺,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