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
打印 关闭

闪亮的身影 · 身边的榜样 | 稻穗金浪映初心——惠水农商银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来源:惠水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5-10-16

      金秋十月,稻浪翻滚的惠水新然村,有一群“红马甲”踩着湿泥、追着阳光,把“金融为民”写进每一粒稻谷。一场“秋收攻坚”,一次“上门服务”,让218户留守老人不再弯腰犯愁,让千亩稻田稳稳“落袋”。今天,《闪亮的身影·身边的榜样》第二期,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新然村的“泥脚印”书记罗清才和他的队友,看贵州农信怎样把“窗口”搬到田埂,把“服务”插进稻穗,把乡村振兴的答卷写在丰收的“小金山”上。

 

泥脚印丈量千亩稻香金融手托起万家粮仓

 

      十月惠水,秋阳遍洒乡野。王佑镇新然村的千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微风拂过,满垄金浪翻滚。田埂间,一串沾着湿泥的脚印循着丰收方向延伸——那是新然村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干部并肩帮村民抢收稻谷的忙碌身影,脚步匆匆,却每一步都踩在农时紧要处。

 

 

      2025年,惠水农商银行选派员工赴新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是深耕基层一线、践行金融为民初心的具体体现。“抢收就是抢时间,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居多,必须要想办法解决秋收问题”,驻村第一书记罗清才说。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干部决定组成“秋收攻坚队”,和村民们一同抢收稻谷。脱粒机的轰鸣声在田野间此起彼伏,金黄的稻谷簌簌落袋,不远处的“打谷点”很快堆起一座座“小金山”,满是丰收的喜人景象。

 

 

      考虑到村里留守老人较多,长时间在田间劳作易中暑,工作队提前与叶辛好花红书院对接,将一箱箱清凉饮品及时送到田边地头。“大叔大娘,先歇会儿喝口水,咱不急,保证把每一粒谷子都顺顺利利收回家!”亲切的叮嘱、贴心的服务,让秋日的稻田里不仅有抢收的忙碌,更盈满了融融温情。在众人的合力攻坚下,今年新然村的稻谷收成稳稳“落袋”,村民们的脸上都笑开了花。

 

 

      金融为民,贵在精准,重在实效。6月份,惠水农商银行驻村第一书记刚到岗,便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立刻投入“摸民情、察民意”的工作中。新然村7个村民小组、218户人家,他们逐户走访、详细记录,每一户的家庭情况、生产需求、困难诉求都清晰记在工作手册上,更深深印在心里。罗清才发现,村里八成以上是留守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上千亩耕地全靠老人们打理,就连办理存取款、激活社保卡这些基础金融业务,对他们来说都很不方便。精准抓住这一核心需求,罗清才牵头组织工作队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队员们揣着资料、带着移动设备,依托“黔农云”平台、“村村通”服务点和帮代办机制,手把手帮老人们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社保卡激活等业务,解决了老人们“办事难、跑路远”的问题。

 

 

      惠水农商银行的帮扶实践,始终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我行创新推出“党建互联互建”帮扶模式,与新然村党支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为村民精准提供低息贷款支持,同时简化融资审批流程,让诚信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金融红利,为农业生产、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驻村工作队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申报服务员”,逐户向村民讲解国家种养殖补贴政策,协助整理申报材料,帮助符合条件的村民顺利申领补贴;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协助办理务工补贴,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惠及民生,让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新然村越扎越牢。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稻田上,村干部和村民仍在忙碌着归拢散落在地的稻谷,争取颗粒归仓。新然村“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初心,正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紧密相连,让新然村的这个秋天,既有丰收的喜悦,更有乡亲们奔向美好生活的踏实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