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
打印 关闭

锦屏农信联社:金融绘就林业盛景 绿林生金乡村振兴

来源:锦屏农信联社 发布时间:2025-08-06

      

图为:锦屏农信联社到贵州鸿辉木业技术有限公司实地调查

       

      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贵州省锦屏县是林业大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4.97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7.22%,森林面积170.73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2.3%,森林覆盖率72.12%。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及人工杉木林,在此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为支持锦屏县将林业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生态产业,锦屏农信联社以林产业为主线,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创优金融服务,满足各经营主体金融需求。

       

“农信社亿元‘金融活水’,助鸿辉木业从粗加工跃升为6000万级产业”

       

      

       

      贵州鸿辉木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集成木板、实木地板的工贸企业,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锦屏县。从粗加工到深加工,再到升级为生态板,在锦屏农信联社累计1.0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下,2023年末该公司产值已达6000万元,并带动了120余名当地群众在此就业、增收创收。

       

      “我们企业的发展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最希望的就是能够享受到优惠的信贷资金支持。”贵州鸿辉木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建感叹道。在公司发展初期,需要流动资金采购原材料,锦屏农信联社第一时间主动对接,为其发放了符合政府贷款贴息政策的“民贸民品贷款”300万元,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难题。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针对该木业公司出现的融资问题,锦屏农信联社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走访了解经营情况,结合实际为其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降低其融资成本,为其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最大限度给予利率优惠;为满足其日常资金结算,为其办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黔农e付”扫码牌等业务,用“有限”的金融产品和“无限”的金融服务,支持木材加工产业越走越远。

       

“整村授信”贷动林下生金——锦屏农信社9.2亿元精准滴灌种养殖

       

      

       

      夏末初秋,在河口乡文斗村加池组的山坡上,一株株草珊瑚在林荫下舒展着枝叶,十余名村民弯着腰在给林间长得茂盛的草珊瑚除草、施肥。“草珊瑚是喜阴植物,林下套种可提供阴湿环境,促进高产。草珊瑚一般在第3年达到丰产,可持续采收8至10年,每亩林下草珊瑚产量能达1000斤,每亩年产值4000元。”富池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大哥介绍道。

       

      近年来,锦屏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在探索林下产业发展新路上,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在林地里套种名贵树种和草珊瑚、钩藤、紫珠、百合、黄精等中药材,养殖林鸡、林蜂等,实现“一林多用”,让绿林生“金”。为了支持通过土地流转或自行承包等形式开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更好地发展,锦屏农信联社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沟通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整村授信”工作,对符合基础条件和放贷要求的农户进行预授信,从三五万元到三五十万元,信用贷款、林权抵押,一到五天放款……量身为不同规模的客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精准服务辖内种养殖农户。截至6月末,锦屏农信联社种养殖贷款余额9.2亿元。

       

擦亮生态文旅“金字招牌”

       

      

       

      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是“国家生态家园示范村”之一,坐落于亮江河河畔,绿意葱茏的沙洲如翡翠碧玉镶嵌在亮江河面,河畔的古树名木与古朴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近年来,雷屯村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好生态发展起了旅游业,形成了集休闲旅游、露营垂钓、户外运动、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凭借美丽的乡村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成为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来此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近除雷屯村外,锦屏辖内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龙池多彩田园、中国传统村落文斗苗寨也因地制宜发展起了“旅游”“生态”融合的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新业态。为支持地方政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锦屏农信联社以乡村旅游业为着力点,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渠道、下沉服务,将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送到乡村旅游产业链上。聚焦“农家乐”、民宿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需求,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贷、新市民快贷、锦途快贷等金融产品,提供纯信用、额度高、期限长的信贷支持;主动向辖内商户提供装着5元到100元不等现金的“零钱包”兑换服务,从源头上解决商户找零困难;组织人员分组分片逐户上门了解辖内商户经营情况、推广“黔农e付”码牌,并全额减免码牌手续费,提供实时到账服务,让商户得实惠。

 

      截至目前,锦屏农信联社文旅产业类贷款余额2600万元,发展“黔农e付”收单商户561户,交易金额达1.57亿元。在金融“活水”的灌溉下,一幅幅林产业“惠民图”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