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贵州|为“三农”注入金融活水
贵州农信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核心担当,始终牢记使命,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沿领域积极作为,继续坚守服务“三农”的定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回望黔贵大地非凡10年,在贵州这片充满无限生机的大地上,贵州农信作为全省农村金融主力军,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光荣使命,紧紧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抓服务,谋创新,在助推“四新”主攻“四化”上展现新作为。贵州农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扛起新责任,明确新目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围绕“四新”全力服务全省各地“四化”建设,为推动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在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稳步发展。截至2025年5月末,“四化”领域贷款余额426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8.66%。其中,新型工业化贷款约20.46亿元、新型城镇化贷款2058.81亿元、农业现代化贷款约2213.31亿元、旅游产业化贷款约252.39亿元。
守初心,担使命,在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上开创新气象。贵州农信为夯实全省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在抓好农村信用工程、农信村村通、农村金融夜校、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普惠金融“五张名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全新打造了“黔农贵客”、绿色普惠金融、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城市信用工程这“五张新名片”,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此外,贵州农信持续深化“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依托黔农云平台创新推出“智慧门牌”“黔农e付”“黔农快贷”等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探索出擦亮“三农”名片的数字普惠金融新路径。
重责任,强担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体现新担当。2023年,贵州农信出台服务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从支持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人居环境改善、服务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统筹推进搬迁群众金融服务、有效盘活闲置脱贫资产、持续深化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抓重点领域服务、加强党建引领8个方面着力,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5年5月末,黔农云注册突破2291万户,线上贷款签约用户达589万户,创新推出“便民快贷”覆盖70万用户,涉农贷款余额468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4.39%,占比保持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位。农户贷款较年初增长77亿元,余额达402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5.34%,占比保持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位。20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所在行社累计发放贷款535亿元,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重实践,勇探索,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实现新突破。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10年来,贵州农信立足普惠金融传统特色优势,全力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打好标准、制度、产品、机构组合拳,搭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框架,走出了一条独具农信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成为全省同业乃至全国农信系统绿色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贵州农信绿色普惠信贷余额达1267亿元,同比增长11.45%,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为17.75%,绿色资金投放总量位居全省同业前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位,有力支持151万户普惠群体从事农业绿色生产与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绿色经济活动,为贵州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抓文化,树品牌,在打造“百姓银行”品牌上树立新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是对贵州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新概括。10年来,贵州农信积极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贵州民族文化,统筹全系统企业文化建设,面向社会开展“乡村振兴·农信黔行”流动乡村小舞台、“农信添彩·匠心黔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赛等民族文化活动。传承贵州农信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农信黔行·以文化人”行动,围绕“建设有温度有速度有深度的百姓银行”的发展愿景,践行“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千家万户”的初心使命,提出“守正、规范、创新、赋能、敢当”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正确的业绩观和正确的风险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为展现贵州风采凝聚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