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
打印 关闭

以金融之笔倾情描绘乌蒙高原壮美画卷——贵州毕节农信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农村金融 发布时间:2024-07-05

      贵州西北部的毕节是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壮丽的自然风光、多民族文化以及浓厚的人文色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同时,毕节还曾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也是“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毕节承担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贵州省联社毕节审计中心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指导辖内行社担当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责任,坚守金融为民初心、牢记服务“三农”使命,点亮普惠金融之光、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促进绿色融合发展,助力乌蒙高原描绘更加壮美的新时代画卷。                                    

      毕节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之光点亮柏杨林                                    

      初夏时节,来到贵州省单体安置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走访,街道两旁到处是吆喝着贩卖蔬菜、水果、自家特产的小商贩,广场上的老人们在太阳底下悠闲地聊着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毕节农商银行牢固树立‘服务跟着移民走’的理念,以毕节市申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着力发挥普惠金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不断提升对搬迁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质效。”毕节农商银行行长黄昕介绍说:“我们还专门在这里设立了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服务跟着移民走                                    

      为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毕节农商银行和柏杨林街道党工委深化政银合作,联合印发《共同建设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普惠金融示范点综合服务方案》,设立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合力将柏杨林街道创建成为普惠金融信用示范街道。                                    

      “我们支行在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设置了自助取款机、智慧柜员机、移动社保制卡机等基础金融设备,每天安排专人指导新市民使用这些智慧机具,为来自全区34个乡镇的6372户、2.9万搬迁群众提供集‘问、查、缴、办’于一体的社会保险综合服务及更加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俊杰边说边带着笔者走进了服务中心。“我们统计过,这里的自助取款机月均交易达到3200余笔,‘黔农村村通’月均交易达到6000余笔,社保业务326笔。同时,我们支行还组织员工携带移动制卡机、移动展业设备,为行动不便群众累计上门服务60余次。”                                    

      为破解搬迁群众“难贷款”“利率高”的问题,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在5个社区开展信用工程创建工作,为符合条件的6037户农户建档评级,占搬迁农户数的94.7%,户均授信5.97万元;创新“黔农·迁易贷”信贷产品,健全贴息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就业创业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一揽子”优惠信贷产品,支持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向柏杨林街道搬迁农户发放贷款11877.73万元,现有余额9526.95万元。                                    

      让移民搬得出也富得起来                                    

      农户搬出来后能不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工作,这是柏杨林街道党工委和毕节农商银行党委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毕节农商银行重点加大对扶贫车间、个体经营户、流动商摊等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共向1374户经营主体发放经营类贷款8049.75万元,满足了搬迁农户的创业资金需求。                                    

      “我们家是2018年搬迁到这里的。过去我与丈夫一起长年在外打工,家里留下长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从燕子口镇搬迁过来的叶菊说:“2022年初,我和丈夫商量决定不外出打工了,想在社区开一家百货店,一边照顾生病的老人,一边照顾孩子读书。”                                    

      “当时没有启动资金,我们就想到了农商银行。没想到一申请,5万元‘脱贫贷款’当天就批了,我的百货店很快就办起来了。有了经验后,我就有了扩大经营的念头,没想到,我的想法也得到了农商银行的支持。”叶菊一边回忆一边感谢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俊杰。                                    

      “考虑到该商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好,盈利能力比较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就给她追加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这笔贷款她早已还清了。”朱俊杰接过了叶菊的话,“目前叶菊每月能净收入1万多元,也算是小康之家了,家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支持一人两人致富并不难,难的是支持更多的人找到工作,大家一起富。于是,毕节农商银行把目光盯在了支持扶贫车间和扶贫工厂上。                                    

      返乡创业人员余秋在社区创办了毕节昇顺电子有限公司,专门做“电感线圈”代加工。                                    

      “2020年4月公司成立初期,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就用‘便民快贷’为我贷款5万元,解决了当时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余秋介绍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需要的贷款也越来越多,农商银行又用‘黔农·迁易贷’为公司授信21万元,满足了资金周转的需求。”                                    

      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现在该公司年产值200多万元,年利润20万元。每年能带动330多名搬迁居民就业,其中固定工人35人,月均收入3000元左右,居家就业的有300余人,月收入1500元左右。                                    

      点亮普惠金融之光,共筑人民美好生活。毕节农商银行用责任与使命书写着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威宁农信联社:打造农金数字化转型样板                                    

      在毕节审计中心了解到,威宁农信联社是贵州省辖内农信机构中数字化转型做得非常成功的机构之一,于是笔者慕名来到威宁农信联社。                                    

      威宁农信联社副主任张细兴介绍,该联社数字化转型主要是抓好了“阳光数普”平台和“威农数营”中心的建设。“阳光数普”主要是聚焦于实现并优化多项核心功能,以产品创新、用户体验、数据准确为中心,围绕经营评价、精准营销、精细管理、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查询工具等,为各部门、各网点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科技赋能。数字营销中心主要承担线上营销、客户维系、贷后辅助、数据分析、科技赋能五大职责,全面做好贷款营销和贷后管理工作。                                    

      打造“阳光数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驱动管理更精细。该联社利用省联社科技部下发到行社的数据包,结合实际情况,以网点、网格、客户为对象,对绩效考核、建档面、贷款面、风险防控等指标进行整合,为各部门及各网点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科技赋能。该联社于2022年6月成功打造上线了“阳光数普”平台,覆盖App、PC以及微信小程序等不同渠道入口,完成了经营指标、精准营销、“开门红”看板、预授信等300多个金融与非金融板块功能点的开发上线。目前已开发功能51个,优化功能98个。一方面通过建立全面且严谨的数据化展示体系,“让数据发声”,对网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量化评价;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便捷地管理客户信息并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使得客户管理过程更加高效。大幅提升了机关及基层网点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推出数字营销中心,从“扫街式”的单点获客向“平台式”批量获客转型。2022年12月,该联社成立了数字营销中心,成功打造上线了“威农数营”平台。通过“阳光数普”和“威农数营”两个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营销清单,经营销中心线上营销后(灵活采用人工坐席、AI外呼、短信推送、H5页面等多种方式),对有存贷款等业务需求的客户,以工单形式向客户经理推送,客户经理通过阳光数普App查看并处理工单,及时与客户联系,最后达成业务交易。                                    

      据统计,自2022年12月正式运营以来,营销中心共拨打营销电话102万余次,贷后催收回访39万人次、发送各类短信147万人次、受理客户来电咨询5.7万人次,推送工单2.66万条。                                    

      创新个人数字普惠授信方式,推动线上信贷业务发展。该联社按照“宜户则户、宜人则人”的授信原则,针对县域个人客群(尤其是年轻客群),运用自己研发的“阳光数普”平台,推出了线上精准获客与用信的个人授信产品——“威力快贷”及“就业快贷”,实现了从传统“等客上门”到“线上跑数”“远程获客”的高效转换。目前,该联社个人类信贷业务授信达8.09万户,线上贷款签约总量已达25万户,用信客户达16.4万户,线上放贷率达到了94%。                                    

      研发“智慧校园”场景,线上、线下服务有效结合。2023年以来,该联社依托黔农云缴费平台自主开发了“智慧校园”场景,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搭建智慧食堂、智慧超市等场景应用,将金融与教育有机结合。在“智慧校园”场景内,家长可通过手机为学生在线充值、查询消费记录,学生可通过校园一卡通实现食堂用餐、超市消费。目前,该联社已在威宁县内9家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场景项目建设,共铺设设备204套,服务学校师生2.3万余人,学生开卡数达2.4万张,职工开卡数达2233张,实现订单充值52万笔,充值金额5400万元。“智慧校园”的建设赢得了学校师生及家长的信赖和好评。                                    

      大方农商银行:典型引路促绿色普惠融合发展                                    

      2023年,大方农商银行在贵州省联社的精心指导下,利用金融和非金融手段参与社会治理,大力推进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促进各类普惠群体积极参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金融活动,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态积分变钱花                                    

      大方农商银行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优化运用生态账户,将客户的生态资产、生态经营、生态生活、生态保护及生态金融等信息转化为生态积分,如家庭购买电动车有积分、家有森林有积分、贷款用于绿色生产有积分、做绿色宣传有积分等。通过消耗生态积分可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引导客户绿色低碳生产生活。                                    

      凤山乡羊岩村的林茂平承包了山林400亩,在林下种植名贵药材杜鹃兰。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大方农商银行取得贷款,累计达275万元。去年,他因有生态积分305分,通过兑换生态积分使他的贷款利率比上年下降了2.3个百分点。他逢人便说:“没想到这看起来没什么用的生态积分,居然能当钱来花。”                                    

      林下资源变资产                                    

      大方农商银行从普惠金融视角助力当地林下资源变资产,为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我们公司是贵州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6月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3年成功选育2个天麻品种。”在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文宪五介绍说:“公司以‘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模式开展林下天麻推广种植,在大方县核桃乡、安乐乡等8个乡镇建立种植基地带动农户1000多户,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解决就业群众600余户1000多人,户均年增收1.2万余元。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7100万元。”                                    

      “我们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全力支持。这几年,农商银行累计为公司贷款7000万元,解决了天麻收购资金的问题。”文宪五满怀感激地说。                                    

      据统计,目前,大方农商银行共有林下经济贷款6.32万笔,金额16.51亿元,为支持大方县林下经济发展、保护绿色生态环境贡献了农商力量。                                    

      绿色账户变信用                                    

      “2022年以来,大方农商银行把推动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绿色普惠信贷管理制度,建立了绿色账户,单列了绿色普惠信贷计划、绩效考核等。”该行董事长王永恒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该行累计完成生态账户建档3.1万户,应用率93.1%,利用生态积分实现增信约8500万元,生态账户专项贷累计投放8.52亿元。在走访中了解到,该行多措并举,努力将当地的绿色账户变成绿色信用。                                    

      “我们在传统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创建绿色普惠信用村。主要是以生态账户评定为抓手,以绿色普惠信用户评定为基础,以绿色普惠信贷投入为纽带,达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目标。”凤山支行王铭艳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大方农商银行评定羊岩村、银川村为绿色普惠信用村,并在羊岩、银川两个绿色普惠信用村建立档案991户,授信金额6652.13万元,用信余额2387.50万元。兑现265户生态积分实现绿色增信223.15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8个百分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各类经营绿色生态项目的客户,我们创新开发‘林下经济贷’‘生态养殖贷’等13个绿色普惠信贷产品,并将凤山支行作为绿色普惠支行试点,探索出绿色普惠支行定性评价指标10个、定量评价指标14个,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普惠融合发展。”在谈到该行的创新做法时,王永恒说道。                                    

      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普惠信贷余额35.64亿元,占比36.44%。在授信端将客户的绿色资源及生产生活行为纳入评价模型后,实现新增空白客户评级授信20万户,授信绿色普惠“方兴贷”金额76.63亿元,已签约线上贷款3万户,累计用信9.2亿元,目前余额7.5亿元。                                    

      金沙农信联社:助力产业兴旺服务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金沙农信联社倾力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持续深耕普惠金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一村一业”支持订单农业                                    

      初夏的六月,位于安底镇五龙村的茅台专用粮基地,一片片高粱郁郁葱葱,随风摇曳。                                    

      2006年,金沙县政府和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金沙成为茅台酒有机原料供应基地,在基地开展订单收购,有机高粱收购价从每公斤2.7元提高到9元。有了订单,该县种植有机高粱的面积扩大到15.5万亩。                                    

      金沙农信联社紧跟政府产业调整布局,重点支持21个乡镇(街道)、8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51户种植户的有机高粱种植。据统计,近几年来,该联社累计发放有机高粱种植贷款11.67亿元,目前有贷款余额3.25亿元。                                    

      近年来,该联社全力支持辖内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累计为606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授信,授信金额12.33亿元。截至5月末,该联社支持各类合作社497家,贷款余额1.71亿元,支持家庭农场166户,贷款余额3400万元,支持种养大户2943户,贷款余额5.94亿元。                                    

      聚焦“一县一品”支持特色产业                                    

      金沙县有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自然条件,所制茶叶“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回味悠长”。                                    

      金沙县利用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全力发展茶叶产业。几年前,金沙县从江苏、浙江引进民间资本,成立了一家贡茶公司,打造了一个8万亩的茶叶基地。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贡茶公司将基地的茶园租给当地村民来经营。                                    

      “我今年47岁了,想着再过几年随着年龄增长,在外打工就更不容易了,于是产生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回家搞茶叶种植。”安底镇五龙村村民赵长宏说:“当时是金沙农信联社的30万元贷款使我有了回家创业的底气。目前,我共有527亩茶园,其中300多亩土地是流转自己栽种的,150亩是从贡茶公司租种的。”赵长宏感激地说。                                    

      “虽然现在一直是投入,但再过两年就好了。我种了47亩高粱,秋收卖了高粱差不多能维持茶园的投资。现在茶园慢慢进入初产期,总算能看到钱了。再过几年,我就不需要贷款,就可以在信用社存钱了。”赵长宏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直以来,金沙联社紧紧围绕当地茶叶产业的生产实际,全力支持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共有茶叶产业贷款45户,余额7351.64万元,其中,茶叶企业贷款19户,余额7189.75万元,种植农户26户,余额161.89万元。                                    

      聚焦农村发展助推农民致富                                    

      金沙农信联社将支持农村产业兴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机结合,为服务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着力增强农村内生动力。                                    

      “我们安底信用社在省联社的统一部署下,对全镇7个村、1个社区全面开展了‘整村授信’和普惠授信工作。”安底信用社主任周腾飞介绍说:“我们的‘整村授信’是指以户为单位进行授信,普惠授信是在农户家庭已有授信的基础上,对家庭内具备合法授信条件且已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家庭成员进行授信。”周腾飞进一步解释道。                                    

      据了解,目前,安底信用社对辖内8511户农户进行了授信,金额4.48亿元,户均5.27万元;对家庭授信以外且已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3113人预授信1.05亿元,人均3.38万元,已用信728人,金额2790万元。                                    

      当问及农村信贷需求能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时,周腾飞迅速报出了一系列数据:“我们网点辖内服务人口只有30052人,但农村的信贷需求却非常旺。目前网点贷款余额达到2.7亿元,其中脱贫户贷款2329.46万元、种植业贷款1917万元、养殖业贷款2128万元、农民工创业贷款2643万元。农信社的足额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安底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拿已出列贫困村的民主村和五龙村为例,在农信社的金融助力下,两个村脱贫人口及监测户家庭人均纯收入13317.55元。”                                    

      农信社的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涌向广袤乡村,润泽着美丽富饶的希望田野,将金融服务送到万千农户,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