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农商银行:四举措优化融资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为优化农业产业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和竞争优势,助力福泉市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福泉农商银行通过“四项举措”,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建互联,为“四化”建设注入金融活水。协调中共福泉市委组织部、福泉市国有资产和金融服务中心联合下发《福泉市关于选派金融助理员到村开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和四化重点建设的通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大人才支持和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金融在助推“四化”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聚焦融资与融智相结合,搭建“党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积极选派48名金融助理员到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和“四化”建设重点帮扶。
家住福泉市牛场镇双龙村茶园组的王华银,在经历外出务工和创业失败后于2013年返乡,从向农商银行申请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养牛开始,经过艰难的努力打拼,不断形成养殖规模效应。
2016年,王华银带领周边11户农户成功组建银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致富奔小康,当前合作社长期维持有生猪800余头、肉牛100余头、鸡3000余羽的养殖规模,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政银协作,为脱贫成果筑牢金融屏障。协调福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成立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工作联合专班的通知》,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班长,整合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联合专班,负责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和“三农”、小微金融服务政策,通过破除信息壁垒,统筹搭建专班数据共享、工作统一部署、试点统一选择、定期交流等机制,促进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增强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业务发展。
贵州宽农农业有限公司辣椒育苗基地建设预计投入资金500万元,由于缺乏基建及管理经验,公司资金很快出现短缺,项目建设一度陷入停滞。
为抢抓农时,在市供销社协调下,市人行与农商银行对项目建设开展了调研评估,由福泉农商银行通过“信用+保证”方式为公司项目建设融资150万元,其中85万元采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优惠资金发放,为公司项目建设注入充足资金的同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保障了育苗基地的顺利建成。
据贵州宽农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大宽介绍:“我们以1000元每亩在这里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目前,每天有五十多人次就地务工,主要从事八号线椒和三号线椒育苗,椒苗主要满足凤山镇、陆坪镇、龙昌镇及牛场镇的辣椒基地移栽,可支持辣椒移栽面积超过13000亩。”
数字赋能,为乡村振兴释放金融动能。协调福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福泉市2023年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提档升级)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2022年度8个行政村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市66个行政村启动全面推广,鼓励各乡镇(街道)、村(居)实现乡村党务、财务、村务的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管理,增强群众对村集体组织各项事务的参与感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以“三个提升”(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提升普惠金服服务质效)为宗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化管理经验,为全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发挥示范效应。
截至2023年9月末,实现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报账435笔,金额448.61万元,较年初增长242笔,金额增长282.53万元;启用银农直联支付379笔共计393.71万元,较年初增长208笔234.33万元。
创新服务,为保障民生提振金融信心。印发《福泉农商银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围绕发展集体经济、服务保障民生、弘扬新风文明的主线,探索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对全市4个移民安置区“新市民”客户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就近服务原则,由物理距离最近的网点对移民安置区“新市民”金融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拟定每月固定开展不少于2次的“行长办公日”活动计划,由网点负责人重点对接安置点党政部门,现场接收安置点群众意见反馈,共同研究推进社区经济发展、搬迁人口增收举措;对迁出辖区外但有贷款余额客户实行实时上门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移民生产生活信息,充分满足搬迁户合理消费升级需求,确保移民贷款跟踪管理到位,激发了金融支持增强“新市民”自我发展能力和安置社区产业发展活力。
截至2023年9月末,为福泉市内4个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建立“新市民”经济档案3337户,建档面实现100%,评定信用户3193户,授信3017户,授信面94.49%,向其中1417户“新市民”累计发放各类贷款8564.35万元,户均用信6.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