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贵州安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贵州安龙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2-06-30

      前言:贵州安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作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金融服务主力军,秉承支农支小、服务三农、金融创新、绿色发展的服务理念及发展理念,自2021年起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号召下,按照州级领导机关和县级领导部门的决策部署,依托省联社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战略、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信贷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报告》、《气候友好型银行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披露要求及建议收集披露数据资料。

      1.年度概况

      1.1公司简介

      贵州安龙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3月28日挂牌开业,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1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注册资本为1.20亿元,总部设在贵州省安龙县栖凤街道迎宾大道,下设19个支行及一个分理处。截止2021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72.86亿元,其中各项贷款46.01亿元。负债总额67.87亿元,其中各项存款62.87亿元。资本充足率11.67%,不良贷款率3.17%,拨备覆盖率155.30%。

      1.2关键指标

      2021年本行上报贵州省人民银行核定绿色金融关键指标如下: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1年

       

       

       

       

       

       

       

       

      整体投融资情况

      信贷余额

      亿元

      46.4919

      绿色信贷余额

      亿元

      0.5549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比

      %

      1.19

      较年初增加额

      亿元

      /

      较年初增幅

      %

      /

      绿色客户数量

      

      138

      对公表内信贷余额

      亿元

      3.9204

      对公表内绿色信贷余额

      亿元

      0.4530

      其中:

      绿色信贷余额占对公表内信贷余额占比

       

      %

       

      11.04

      较年初增加额

      亿元

      /

      较年初增幅

      %

      /

      对公绿色客户数量

      

      1

      零售信贷余额

      亿元

      42.5715

      零售绿色信贷余额

      亿元

      0.1019

      其中:

      绿色信贷余额占零售绿色信贷余额比

       

      %

       

      0.24

      较年初增加额

      亿元

      /

      较年初增幅

      %

      /

      绿色客户数量

      

      137

      其他绿色投融资

      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亿元

      /

      绿色票据业务余额

      亿元

      /

      其他绿色表内投资余额

      亿元

      /

      资源能耗统计

      能源类型

      单位

      数量

      汽油

      

      15291

      柴油

      

      4697.98

      天然气

      立方米

      38645

      

      

      10365.72

      液化石油气

      kg

      1484.5

      电力

      千瓦时

      602333

      纸张

      

      1500000

      1.3战略规划

      2021 年,本行积极参与创建现代化“绿色银行”,对内提出绿色节能环保倡议及率先实行资源能耗登记制度,对外进行绿色金融服务管理制度创新及产品创新,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支持县域绿色经济发展。在2021年中,本行建立了绿色信贷专项通道,逐步完成绿色信贷业务受理、贷款审批、利率定价、便捷办贷的全流程优化。

      同时持续推进绿色运营,推行无纸化办公,坚持低碳办公,贯彻绿色施工管理,践行环保理念。安龙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法人机构,积极参与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公开对外披露自身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等的环境影响,不断完善并提升自身气候与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加速绿色化进程,助推低碳目标的实现。

      2022年,本行将以绿色信贷金融产品创新为主导,以普惠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十二大特色产业、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为基础,以中草药种植、高粱种植等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中的绿色生产项目等为重点,逐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绿色金融创新体系和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到2022年末,力争绿色信贷总余额达到2亿元,企业绿色贷款占总企业贷款余额比例达到15%,普惠绿色贷款占总个人贷款余额比例达到5%。金融支持绿色企业达到10家,支持绿色发展经营个人及小微主体超过1000户。企业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绿色信贷增速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拓宽,逐步提供与环境风险、气候变化、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支持和促进我县经济向绿色节能、绿色产能方向发展。

      2.环境相关治理结构

      2.1董事会

      董事会负责确定本行的绿色信贷战略,是绿色信贷工作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包括:推行节约、环保、低碳等绿色信贷理念;审批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审议绿色信贷工作报告。

      2.2经营层

      经营管理层负责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绿色信贷战略和总体政策。主要职责包括:执行经董事会批准的绿色信贷战略,制定绿色信贷目标;建立绿色信贷管理机制和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开展绿色信贷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每年度向董事会报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并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情况。

      2.3机关层

      业务发展部是负责绿色信贷工作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各支行开展绿色信贷工作。主要职责包括:执行绿色信贷政策,监控、评估本行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监控本行绿色信贷各项业务指标并向经营层进行汇报;

      负责对绿色企业客户授信准入和退出管理的审查,负责对超支行权限绿色信贷业务的审查,指导、评估、监督支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审查,负责对支行相关业务人员的涉及绿色贷款业务和管理系统的权限调整;

      负责制定每年度绿色信贷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目标,按年开展绿色金融评估工作,并对各基层支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反馈任务完成情况,统计绿色贷款数据并上报上级部门;

      负责组织开展对个人客户及企业客户的绿色属性审查评价,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量级、不同标准实施差异化的授信政策;组织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的市场营销、业务拓展及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负责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展绿色信贷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建立完善绿色信贷考核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奖惩机制,落实激励约束措施,确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组织开展与绿色信贷相关的行内外交流、培训。

      合规风险部负责绿色贷款的风险管理及合规审查管理,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对绿色信贷不良贷款进行不良率监测和整体管控,并按季向经营层汇报。按季对绿色信贷整体不良情况进行通报,监督支行对不良绿色贷款进行合规管理;

      负责组织、指导开展不良绿色贷款贷后管理和不良绿色信贷资产的处置、核销等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对超支行权限绿色贷款的风险审查,审查放款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合法性,并做相应风险评价;监督和指导支行严格落实放款条件和风险防控,规范放款流程和业务操作;

      负责每年与稽核审计部联合开展绿色信贷内控合规检查与风险排查;负责接受总行部门及支行工作人员有关绿色信贷相关法律法规及监要求等方面的咨询及解答;负责督导支行在贷后检查及贷后管理中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监测,并进行相应风险评估指导。

      财务计划部负责根据监管机构有关管理要求,对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支出进行统一管理;稽核审计部负责对本行绿色信贷业务的督导和内部审计;综合部负责对本行碳排放及能耗数据进行统计,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2.4基层

      各支行负责绿色信贷业务的具体实施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开拓绿色信贷业务市场,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组织开展客户或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收集、整理绿色信贷业务资料,落实绿色信贷准入标准、授信调查和标识管理等,并按本行授信后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贷后检查;

      在信贷资金拨付环节,加强对已授信客户及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状况的管理;建立绿色信贷业务台账,定期向业务发展部报送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贷款对象经营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监测,对发现违反国家环保政策、遭受环保监管处罚、出现重大社会风险隐患的,通过提前一次性归还或分期还款等方式及时敦促贷款人归还贷款控制金融风险。

      3.政策制度

      3.1外部制度

      本行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6〕44号)工作要求,积极引导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等低利率贷款政策加大对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绿色产业从业个体的绿色信贷支持;

      根据政策引导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对绿色环保产业和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或有重大环境风险的行业实行有差别的授信政策;按照主要客群特点设计绿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展以排放权和排污权等为抵(质)押的绿色信贷业务;

      根据县域基本情况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发展与支农惠农之间的融合,积极参与“三变”改革,创新绿色惠农信贷产品,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排污处理等绿色农业产业项目。

      3.2内部制度

      本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制度建设,2021年本行制定了《贵州安龙农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安农商银发〔2021〕379号),明确了内部职能划分及组织架构,明确了对绿色信贷领域的重点支持方向和行业细分,明确了信贷管理流程及风险控制制度,明确了对风险的分类和动态管理规范,明确了内控制度与信息披露流程。

      4.环境相关产品与服务创新

      4.1相关产品

      本行目前已推出“乡村振兴领先贷”,可用于支持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乡村致富带头人,同时推出“金牛贷”,用于支持林间舍养或林下放牧肉牛养殖的肉牛养殖户,以及推出“茶叶贷”、“烟农贷”,用于支持茶树种植及烤烟种植等特种经济绿植种植产业发展。

      本行由业务发展部作为绿色金融工作牵头部门,根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产业指导目录对绿色金融准入行业及对应客群特点,积极研究信贷产品,将于后续相继推出绿色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绿色公司小额信用贷款、绿色法人贷款等产品。

      4.2服务创新

      我行通过信贷管理系统与移动办公系统相结合,逐步推行实地走访调研、就地建档评级、手机银行注册、立即线上放款的全流程无纸化办公。在践行了工作人员多走路、人民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理念基础上,既节约了群众往返网点所必须的资源能耗,又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限优化了绿色信贷办理流程,落实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5.环境风险管理流程

      5.1健全组织架构

      本行通过自上而下建立绿色金融管理组织架构,按照各层级职能职权明确职责分工,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各司其职,一线基层按岗分工责任到人,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穿融入行内发展规划、战略安排、政策制定、项目执行、指标考核等各个层面完善管理。

      5.2优化业务流程

      本行通过持续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和开展业务流程简化,不断加大为绿色环保企业及绿色经营个人提供高效金融服务力度。一是通过小微服务中心建立中小微环保企业、重大环保项目建设等绿色项目融资专属服务通道,二是通过乡镇基层绿色金服工作小组建立绿色普惠小微经营主体、绿色产业经营个人绿色信贷专属服务通道,三是减少非必要信贷审批流程及非必要授信资料,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率。

      5.3金融产品创新

      本行通过创新推出绿色小额信用贷款,在覆盖所有类型绿色产业、简化审批流程、快速业务办理、实行利率优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移动办公、线上授信、线上用信的全流程无纸化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并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进一步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5.4构建风控体系

      本行严格执行“分级审理、审贷分离”工作机制,在尽职免责管理及业务运行管理中规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内容。对于环境保护不达标、有潜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新申请客户在整改完成前严禁新增授信,存量客户并制定处置方案逐步压缩退出。明确经营层主管、风险部牵头、业务部参与、涉及部门配合的风控体系,严防出现绿色项目“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风险问题。截至2021年末,本行环境、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贷款余额为零。

      5.5强化内部管理

      通过加强业务考核、实施定性考评、细化评分标准、落实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质量提升。将绿色金融考评加入到年度综合考评内容中并作为核心指标项,由业务发展部按季向上汇报、向下通报,明确奖惩机制并贯彻落实。

      5.6环境风险识别

      本行按照普遍环境风险类型,列举出七项重点关注风险内容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逐条核对识别:一是极端天气事件,对外可能会影响到信贷主体经营受损导致无法偿还贷款,对内可能会影响到本行基层网点设施运行阻断业务开展;

      二是气候变化影响,对外可能会影响到农业及制造业发展质量进而影响本行信贷资产质量,对内可能会影响到本行基础设置的长期正常运行;

      三是自然灾害影响,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或对信贷业务对象展开评级授信并发放贷款,业务往来对象因自然风险导致财产损失或营运中断,或导致授信对象的偿债能力和抵押品价值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影响本行损益及核心资产质量;

      四是国家政策影响,国家政策变化可能会对碳密集型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环保整改及技术升级要求可能会导致行业环境变化或企业承担经济压力,造成存量信贷业务对象短期内还款困难,进而造成本行承担金融风险;

      五是评估不足风险,在开展信贷业务前置调查的过程中,如未能全面深入开展调查并对业务对象所存在环境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可能导致授信企业或项目由于环境破坏引发直接或间接损失,进而造成本行承担金融风险;

      六是技术落后风险,信贷业务对象因国家政策及能源转型的影响,可能需花费大量额外成本,导致企业负担加重盈利能力下降,而本行目前在绿色信贷业务前中后步骤中均缺乏有力技术支撑,可能会造成本行承担金融风险;

      七是市场变化风险,碳密集型企业可能因政策变化、气候变化、资源变化等因素,导致面临的处罚、纠纷、诉讼增加,造成财务成本攀升和产生声誉风险,进而引起市场环境变化及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同时,客户和投资者会对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更加关注,进而影响其消费和投资行为,引起市场环境变化及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

      5.7环境风险管理

      本行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合规风险部定期进行环境效益评估及环境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议结果传达至相关部门后根据会议决定进行督导整改或业务调整。

      6.环境因素影响

      6.1环境风险影响及机遇

      与气候和环境直接相关的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如极端天气事件的急性破坏)或中长期风险(如长年累进的气候变化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逐渐丧失),因本行信贷业务面向客群主要为农业及低端制造业从业主体,以上两种风险为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另一种是在向低碳和更循环的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如由气候和环境政策、技术、投资者和公众情绪变化引起的风险,特别是可能会影响到某些碳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资产价值。此外,伴随与气候和环保相关的法律案件的出现,当事人可能要求企业和银行赔偿损失,使得银行可能存在“负债风险”。或因为极端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本行遭受资产损失,以上为本行面临的次要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带来的机遇为借助政策利好降低运营成本,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新产品需求,获得政策支持以更好推动绿色金融转型。

      6.2环境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为有效应对环境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本行制定了七项措施进行环境风险管理:

      一是加强极端天气应对,内部通过安全保卫部进行日常气候监测及实时通知极端天气情况,提醒一线从业人员做好防范措施,定期检查营业网点固定设施防护以及做好应急预案制定演练,从而提高内部抗风险能力。外部通过合规风险部及业务发展部牵头开展极端天气影响提前告知信贷业务对象,以及极端天气对信贷资产质量影响的评估,从而提高外部抗风险能力;

      二是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通过合规风险部及农村业务部对接气象局及农业局,及时获取气候变化最新信息,以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并加强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及信贷资产维护管理;

      三是加强自然灾害防控,通过合规风险部及农村业务部对接气象局及农业局,将自然灾害影响及识别、防控纳入到绿色金融业务培训中,并由业务发展部制定评级授信环境风险考量标准,强化自然灾害防控能力;

      四是加强国家政策跟踪,由董事会牵头根据每年国家现行政策及未来既定政策规划制定战略发展计划,由经营层负责督导业务管理部门按照政策导向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由业务发展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对工作方案进行实时调整,并加强信贷工作指导,限制不符合气候减排政策的行业客户准入;

      五是加强环境风险评估,由合规风险部及业务发展部负责根据国家标准制定及修订环境风险评估业务标准,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将环境风险评估纳入到授信审批综合考量因素中,提升环境风险评估效力;

      六是加强识别技术提升,由合规风险部及业务发展部负责制定环境风险识别风控模型及风险拦截指标,由科技部及电子银行部负责对业务运行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及技术支持,提升环境风险识别能力;

      七是加强市场变化监测,自下而上建立市场调研情况反馈机制,由基层信贷人员按季向业务发展部汇报市场环境变化情况,再自上而下建立市场变化情况应变机制,由业务发展部根据调研反馈结果实时指导基层进行业务调整,强化市场变化风险应对能力。

      7.投资活动环境影响

      7.1投融资活动环境影响

      2021年投融资活动碳排放量

      行业类别(一级行业代码及类别)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吨)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占比

      A农、林、牧、渔业

      1077.31

      0.39%

      C制造业

      60882.83

      21.90%

      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5810.21

      77.65%

      K房地产业

      44.24

      0.01%

      P教育

      42.43

      0.02%

      Q卫生和社会工作

      70.28

      0.02%

      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6.64

      0.01%

      总计

      277943.94

      100.00%

      注:

  • 数据来源:主要企业/项目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比得到;
  • 碳排放核算方法主要依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和其规范性引用文件;
  • 项目融资业务:报告期内,运行时间不足30天的项目碳排放未纳入核算;
  • 非项目融资业务:存续期不足30天或月均融资额少于500万元的融资主体的碳排放未纳入核算。仅统计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碳排放;
  • 本行不存在境外项目和境外融资主体。

      报告期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汇总表

      类别

      二氧化碳当量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所报告部分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

      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277943.94

      100

      非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

      ——

      注:本报告遵循“能披尽披”原则,对符合《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全部融资业务进行了碳核算。其中,项目融资业务共17笔,该类型业务碳核算17笔,占比100%。非项目融资业务均不符合月均融资额大于500万元以及大型、中型企业标准,因此未纳入碳排放核算边界。

      报告期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碳减排量汇总表

      类别

      二氧化碳当量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所报告部分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

      (%)

      项目融资业务碳减排量

      4663.59  

      100.00

      非项目融资业务碳减排量

      ——

      ——

      注:项目/非项目融资业务碳减排核算与碳排放核算对象保持一致。碳减排核算的报告期为2021年,基期为2020年。其中,项目融资业务的分类为符合《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共1笔,碳减排核算1笔,占比100%。非项目融资业务碳减排核算与碳排放核算对象保持一致,因此未纳入碳减排核算边界。

      7.2绿色信贷及其环境影响

      截至2021年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0.53亿元,主要投向清洁能源产业4330万元(约占80.95%)及生态环境产业1019万元(约占19.05%)。

      2021年度绿色信贷情况概览

      指标

      数额

      单位

      信贷余额

      46.49

      亿元

      绿色信贷余额

      0.55

      亿元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比

      1.19

      %

      绿色客户数量

      138

      

      对公表内信贷余额

      3.92

      亿元

      对公表内绿色信贷余额

      0.45

      亿元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对公表内信贷余额占比

      11.04

      %

      对公绿色客户数量

      1

      

      零售信贷余额

      42.57

      亿元

      零售绿色信贷余额

      0.10

      亿元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零售绿色信贷余额比

      0.24

      %

      绿色客户数量

      137

      

      本行依据银保监会《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中节能减排量测算要求,对绿色信贷项目贷款所形成的环境效益进行测算。

      2021年绿色信贷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

      披露数据

      节约标准煤(吨)

      2813.64

      二氧化碳减排量(吨)

      4663.59

      二氧化硫减排量(吨)

      80.36

      氮氧化物减排量(吨)

      13.00

      注: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和可计算性,部分无法量化的环境效益未列入其中。

      8.经营活动环境影响

      8.1经营活动排放

      经核算2021年度本行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下:

      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人均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人)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134.27

      0.56

      其中:天然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83.86

      ——

            汽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33.26

      ——

            柴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2.77

      ——

            液化石油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4.38

      ——

      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317.49

      1.32

      其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317.49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

      451.76

      1.88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277943.94

      ——

      其中:贷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77943.94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3)

      278395.70

      ——

      注:

  • 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二)和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三),统计对象为安龙农商银行;
  • 人均排放量测算以安龙农商银行正式编制员工为基准;

      贷款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详见本报告第七章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部分。

      8.2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环境指标

      指标单位

      2021年

      经营活动产生的直接自然资源消耗

      天然气

      立方米

      38645.00

      液化石油气

      千克

      1484.50

      公车用汽油

      

      15291.00

      公车用柴油

      

      4697.98

      经营活动产生的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外购电力

      千瓦时

      602333.00

      办公用水消耗

      

      10365.72

      办公用纸消耗量

      

      1500000

       

      8.3环保落实措施

      本行根据节能减排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了三项节能减排行动:

      一是落实节能减排,通过发起节能减排倡议,号召全行员工节水节电,规定员工离岗离行必须关水关电,并由综合部及安全保卫部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员工落实节能减排行动;

      二是推广无纸办公,通过客户在本行办理柜面业务以液晶屏电子签名作授权,相应业务凭证档案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极大减少柜面纸质凭证数量;通过推行电子化建档评级、信贷档案电子化留存、借款合同线上签署等业务规程,减少信贷业务纸质耗材用量,落实节能减排;

      三是推行就近办公,通过黔农村村通取款站点服务、移动办公信贷服务、聚合收单二维码推广服务、移动展业入户办卡服务等,减少群众现金支付结算使用量、减少群众取款交通工具使用、减少公共资源能耗。

      9.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9.1环境风险对投融资影响的测算与表达

      本行采用的环境影响测算方法来源于《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其中企业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

      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别得到。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排放量是按照GB/T 32150及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的要求,核算其报告期内的排放量。本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排放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投资> V总投资时,= 1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V融资> V收入时,= 1

       

      此式为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比例的公式,式中:

      ——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减排量参照GB/T 28750、GB/T 32045、GB/T 33760、GB/T 13234的要求,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核算其报告期内的碳减排量。本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减排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当 >时,= 1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当>时,= 1

       

      此式为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比例的公式,式中:

      ——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本行绿色信贷环境效益测算标准依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0〕739号)的附件:《绿色信贷项目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计算所需关键数据来源于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实际投产运营参数等,计算所需相关系数或缺省值由该指引提供。

      本行可量化环境效益的项目类型主要为水利发电项目,项目环境效益涉及指标如下:

      (1)标准煤节约量  E=Wg×βi×104

      E:年标准煤节约能力,单位为:吨标准煤;

      Wg:项目年供电量,单位为:万千瓦时;

      βi:项目投产年度全国平均火电供电煤耗,单位为:千克标煤/千瓦时。

      (2)二氧化碳减排量  CO2=Wg×αi×105

      CO2:项目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单位:吨二氧化碳;

      Wg:项目年供电量,单位:兆瓦时;

      αi: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在地区区域电网的二氧化碳基准线排放因子。单位:吨二氧化碳/兆瓦时。

      (3)二氧化硫削减量 SO2=E×βk×λi×α

      βk:原煤折标准煤系数,单位:千克标煤/千克;

      λi:项目所在地煤炭平均硫分,单位:%;

      α:全国火电机组(燃煤)普查平均二氧化硫释放系数(产污系数)。

      (4)氮氧化物削减量  NOx=E×βk×κ×10-3

      NOx:氮氧化物年削减量,单位:吨;

      E:年标准煤节约能力,单位为:吨标准煤;

      βk:原煤折标准煤系数,单位:千克标煤/千克;

      κ: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的氮氧化物产污系数,单位:千克/吨。

      9.2 经营活动温室气体统计口径与测算方法

      本行基于2021年经营活动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对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排量进行测算。测算依据为《绿色信贷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基本公式如下:

       

      注:该公式为基本公式,二氧化碳排放应按照具体能源消费品种分别计算。

      CO2: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

      Ei:项目某能源消费品种的使用量,单位:吨(或万千瓦时或立方米等);

      αi:项目消费能源品种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千克(或立方米)。

      10.绿色金融创新及研究成果

      10.1产品创新成果

      本行通过针对绿色农业、绿色林业中从事绿色蔬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林木花卉种植的农户及个人,推出“致富通·农户小额绿色信用贷款”及“易贷通·个人小额绿色信用贷款”两个线下产品,并行推出“致富通·绿金e贷”及“易贷通·绿金e贷”两个线上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覆盖绿色产业从业经营个体,着力满足绿色产业从业个体金融需求,在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立足支农支小本源、实施减费让利行动的基础上,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10.2业务创新成果

      本行通过移动办公系统结合普惠大走访五年行动规划,实行基层外勤包村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进村进组推广政策、实地调查实时建档、线上评级线上授信,流程完成后一对一服务引导客户自主线上贷款,实行全流程无纸化业务办理。将绿色金融服务及政策推广落实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基层一线,在落实节能减排行动的基础上,以绿色高效办公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