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业务,铸就金山银山
贵州晴隆农商银行作为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宏观调控政策,强力推行绿色信贷业务。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助力县域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续写“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炎炎盛夏,万物翠浓。此时,来到晴隆县普晴林场五工队林地,树木葱郁,林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板蓝根、草珊瑚、三叶青等中药材翠绿欲滴。这里是晴隆县恒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贵州晴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重点扶持对象。
“及时得到农商行的信贷支持,才缓解了合作社较大的流动资金压力,渡过了难关。”该基地负责人吴洁说到。
据悉,合作社成立于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吴洁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踏上自助创业之路,有相应经验的她打算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将基地选址于晴隆县普晴林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贵州晴隆农商银行积极为其提供金融服务,长期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2020年以来,由于受到疫情影响,中药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与预期差距较大,因此大量囤积的商品无法变现,手里的资金只够基地管护等正常运转。
2021年,为促其稳健发展,保障药材质量,合作社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实习基地,与中医学院达成协议,派驻毕业生至此,着力解决品种繁育和种植管护方面的技术问题。
多方面因素导致该企业归还贵州晴隆农商银行的到期贷款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申请续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客户经理积极开展实地调查,详细了解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从经营、财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困难,继续为其发放贷款100万元,年利率为4.33%,与普通信贷相比每年可为其节约利息支出5万余元。
该信贷资金为绿色信贷业务资金,是贵州晴隆农商银行专门推出的信贷业务,实行“差异授信、利率优惠、风险可控、流程简化、特色服务”的信贷服务政策。主要支持县域绿色产业发展,涉及精品水果、茶叶、中药材种植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及新能源产业。
贵州晴隆农商银行以绿色信贷投放为契机,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及民营企业的宗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自该业务开展以来,各营业网点积极推广实施,针对辖内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积极予以对接,对绿色金融信贷政策进行宣传,在审批过程中尽力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绿色金融优惠力度,杜绝不合理收费,确实降低绿色信贷的融资成本,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晴隆县恒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贵州晴隆农商银行一直对其提供金融支持,及时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绿色金融助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从单一功能为主向以发挥林业多功能为主转变。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提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出率,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扶贫效应。
如今,该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2900亩,其中茯苓500亩,草珊瑚700亩,板蓝根 600亩,三叶青600亩,套种黄精500亩。2022年进入盛产期,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每年销售额预计可达440万元,除去管理费、工人工资等其他费用,利润空间大约30%,即种植的中药材利润大约为132万元。渡过难关之后,企业即将迎来好转。
带动群众增收,是该合作社成立的初衷。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借助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平台,充分吸纳当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农民经济增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典范,促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终极目标是通过扶持脱贫人口因地、因户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不返贫。公司按优惠价格,有偿提供农用物资,针对脱贫人口剩余劳动力,由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包括中药材管护、采摘、加工等。基地建设过程中带动脱贫户就业,通过技术培训的方式带动农户创业,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自身造血”能力。合作社辖域内辐射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及碧痕镇新庄村418户脱贫户、脱贫人口1297人。
公司对提升晴隆县中药材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推进晴隆县中药材农产品的绿色、优质和高效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推动农村小康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晴隆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对山区农民脱贫攻坚的贡献率提高,可以有效的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贵州晴隆农商银行通过绿色信贷业务的形式,大力扶持县域绿色产业的发展,促其既留得住绿水青山,也得到金山银山。截至目前,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资金2334万元,惠及6户企业主及种植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