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农商银行:建信用社区 筑牢新市民追梦桥
从市区出发,4分钟后,洒金康平社区47栋楼房整齐地楼房映入眼睛,在社区入口处,左边兴义市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的“康平新市民信用社区”的牌匾和社区入口建筑相得益彰。这是黔西南州首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信用社区。
这个牌匾来之不易!
“康平社区入住新市民734户3669口人,贫困户639户3025人,都是易地扶贫搬迁的,这里没有一个金融机构,年纪大的老人要取钱,只能乘坐公交车进市区”康平社区支书兼主任董品伦介绍到。
洒金是黔西南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区,兴义农商银行发现,新市民乔迁后,出现金融服务“两头空”的情况。于是,合理调配网点布局,在洒金新市民安置区设立洒金支行,并建成新市民家园,派出党员先锋突击队,着力接过搬出地农信社金融服务接力棒,把金融服务做优做强。
“新市民来源分散,收入来源多样,要让大家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享受优质金融服务,还要用好兴义农商银行多年来信用工程建设经验,建成康平信用社区!”兴义农商银行党员先锋突击队队长汤军在了解洒金百姓情况后,决定以康平社区为试点,以贵州农信“五张名片”中的“信用工程”为抓手,全面掌握每一户新市民情况,给他们提供独特优质金融服务。
讲千说万,不如说干就干!
兴义农商银行新市民党员先锋突击队同洒金支行原班人马,挨家挨户收集资料、宣讲政策,让兴义农商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入脑入心。就这样,一个个金融服务暖心故事构成了康平新市民信用社区的蓝图。
住在康平社区的肖本平是从乌沙镇佳克村搬迁来的新市民,购置了一辆二手车,从云南往兴义运输蔬菜,在324国道上,来回穿梭,追着自己的致富梦。
但是购置汽车已经花了他所有的积蓄,在云南买蔬菜都是现款现货,到兴义又得几天才能卖完回款,由于资金短缺,要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比想象的慢了很多。在走访过程中,康平社区管片客户经理陈云凯在了解情况后,上门为其办了银行卡、收款码,并为其建档评级,授信有7万元,随用随贷。
“这回可以让媳妇在这边看着卖,我就去云南拉菜,不用等回款了”在办理4万元的贷款后,肖本平开车都觉得轻松不少。把家安在康平社区,长途运输后,不用再跑回老家,孩子就在洒金中心小学念书,父母可以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随意散步,“想要的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2020年,洒金响应号召,发展林下经济,500多名新市民走进林下经济种植基地,用辛勤换取生活保障。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银行卡,每天辛苦劳作后,还得排队领取一天的酬劳,费时不管,还让疲惫的身体更疲惫!
兴义农商银行洒金支行在了解这个情况后,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上门收取林下经济务工新市民身份信息,办理银行卡后再送上门。用工方,在结算后,把工资直接付至银行卡,方便省事!
康平社区300余名新市民中的曾河洋是从普安县搬迁来的,87年出生的他,白天要劳作,傍晚要去学校接孩子。“这回不用等着领钱了,放工后直接接孩子回家,不累,还省心”在收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他满意地说道。
普惠金融服务,不仅仅要服务年轻人,更要保障那群不能使用新型支付方式的老年人,而在康平社区,这样的老人还很多。“以前,他们为了100块的养老钱,要花两块钱坐公交车,到市区的银行去取”康平社区第一书记卞忠勇说到。为解决这一难题,兴义农商银行在康平社区门口便民超市设立“黔农村村通”,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并按笔给商家补贴,实现让利商家、方便百姓的目标。
“今晚朋友家搬家,要随个礼,没有带现金,还好有这个取款点,要不然就尴尬了”从猪场坪搬来的赵文贵刚好遇到赴黔农村村通取款点巡检的刘宇,在一阵寒暄后感叹说道。眼下,黔农村村通取款点每天有10-20笔业务。“多数是社区里面的老年人,取钱买菜,取钱应急”黔农村村通老板向刘宇分析客户情况。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3人72个日夜的走访、734户资料的收集建档,674户的评级、授信,终成硕果。兴义农商银行已经踏破47栋安置住房的门槛,走进3669人的心坎,取款就在家门口的生活不再是梦,发展致富资金不再是拘绊,康平社区成为黔西南地区首个新市民信用社区,百姓已有4200万元筑梦资金。
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们关于故乡的定义在改变,但是增收致富的期盼没有改变、小康生活的梦想没有改变,筑梦未来的愿景没有改变。兴义农行银行着力把洒金康平社区构建成“花钱有去处、挣钱有门路”的“新市民家园”,以金融服务筑牢新市民追梦桥,让他们在筑梦小康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