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农商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专题报告
一、年度概况
(一)总体概况
2020年,本行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支农支小为市场定位,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方位服务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企业效能,不断提升绿色信贷投放质效。同时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截止2020年末,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绿色信贷统计口径,本行绿色贷款余额10469万元,比年初新增2769万元,增速35.96%。
(二)绿色金融近三年开展情况
1.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本机构近三年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占比、增长率、违约率等数据。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六盘水农商银行2018年至2020年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22019.89万元、16820.00万元、10469.00万元;占各项贷款占比分别为:3.59%、2.74%、1.53%;增长率分别为:8.72%、-20.91%、-37.76%;其中2018年绿色贷款存在违约情况,违约率均为16.67%,2019年、2020年无违约情况。
2.“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等行业信贷投放情况:本机构近三年的金融业务规模、占比、增长率、违约率等数据。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六盘水农商银行2018年至2020年“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余额分别为:37424.07万元、36284.97万元、29681.97万元;占各项贷款占比分别为:6.10%、5.90%、4.34%;增长率分别为:-11.18%、-3.04%、-18.20%。六盘水农商银行近三年“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等行业贷款违约率分别为20.00%、12.50%、16.67%。
3.可能面临环境风险的资产规模、占比、增长率等数据。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行绿色贷款暂未发现环境风险问题。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一)制定2021年绿色金融工作目标。
按照2021年本行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与工作部署,结合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绿色银行评级等工作要求,制定2021年绿色金融年度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落实绿色贷款新增目标。
(二)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要熟悉掌握绿色金融政策信息,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国家经济调控政策、行业政策及部门法规,建立与环保局、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的沟通机制,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金融大走访活动,开展对小微企业逐一上门服务,助力绿色信贷投放与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三)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专属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充实绿色信贷特色产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库,满足客户多维度金融需求。二是加强绿色金融调查研究与创新交流,开展金点子创意沙龙活动,绿色金融信息的收集,提高绿色金融建设能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传递绿色理念。
持续开展绿色金融的培训,提高本行员工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传播绿色低消耗的电力、水、纸张严格管控,确保用量低于上一年,打造绿色环保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活动,组织献爱心、治水护水、垃圾分类等绿色公益宣传活动,提升我行的社会形象。
(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计划
本行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重点推动以下工作。一是构建长效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十四五”金融规划中就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系统性安排。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推动开展碳核算。推动建立强制性、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在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等方面的应用。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发展绿色贷款金融产品,有序发展碳金融产品工具。
三、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情况
(一)绿色金融组织体系的职责设置。
本行致力于建立高水平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通过“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有效落实绿色金融的管理工作,其中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核心,监事会为监督核心,高级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三会一层”负责监督和审阅本行绿色金融及环境影响的表现,总行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绿色金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落实业务发展部为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绿色金融工作的开展。
(二)绿色金融组织体系的相关机构设置。
2020年,本行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拟定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及其他有关绿色发展的重大事项;监督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基本管理制度的落实,对绿色金融发展效果进行评估,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2020年,绿色金融主要由本行营业部具体办理,该部配备2名绿色金融业务专属客户经理,具体负责经办绿色金融的相关业务。
四、本行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一)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原则
本行严格遵守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重视企业管治,持续优化本行治理水平,推动公司内部环境与社会风险准入、退出机制建设、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反洗钱等合规体系建设。同时,我行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助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对节能环保产业给予信贷支持,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限制信贷投放,对落后产能企业加快退出进度,以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制度政策及环境相关的制度政策
我行将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管理指引》相关要求在6月份之前建立《六盘水农商银行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建立与钟山区环保局、发改委等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机制,将信贷客户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境监测标准、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合规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准入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将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纳入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订、资金支付、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提高银企融资对接效率,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五、绿色金融创新
我行暂未针对绿色信贷推出专门的绿色金融产品,但在今年内我行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适合本地绿色产业发展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抵质押担保模式。
六、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无
七、对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支持情况
贵安新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且根据监管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发放异地贷款,故我行在贵安新区暂未发放相关贷款。
八、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现阶段,金融科技已成为助推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我行将积极探索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被有效应用到绿色金融领域,提升业务管理能力。
九、绿色金融调查研究及交流合作情况
无
十、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理情况
(一)本行环境风险影响
当前,气候变化、环境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也将绿色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项风险,本行综合各种环境因素、企业发展因素等,在未来也许会面对以下两种风险:一是信用风险。相对而言,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对本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目前环境因素对本行的影响最突出的也是体现在信用风险上。环保标准提高和气候变化会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企业的还款能力,从而增大本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二是声誉风险。随着环境风险逐渐上升为全球金融业面临的共同风险,客户的环境表现不佳,会使银行的绿色风险控制和贷款管理能力受到质疑。
(二)本行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
本行不断建立健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重点关注能耗、污染、土地、职业与健康、安全与质量、移民安置、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等有关风险;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明晰绿色金融重点支持方向与领域,扩大绿色金融业务覆盖范围。本行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信贷投放,对落后产能企业及“僵尸企业”加快退出进度。进一步明确绿色产业行业客户及项目准入、区域策略、产品策略等标准和要求,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并积极压降已发放的“两高一剩”贷款。本行加强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辖内企业安全环保依法合规情况,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政策变化,做好辖内涉及重大环境社会风险事件的客户和项目的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及贷后管理。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长效发展机制,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确保绿色金融工程执行到位。
(三)本行环保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本行切实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遵守国家及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亦积极践行绿色采购理念,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项绿色办公措施,助力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多维度节能减排,履行环境责任。
1.全面启动绿色办公、集约化管理工作。
本行始终坚持“建设绿色企业,坚持绿色经营”的理念,倡导步行出入,降低电梯的使用率,减少公车的使用频率,降低对能源资源消耗,合理使用资源,倡导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消耗、节电节水节能、绿色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2.积极开展绿色公益活动。
在环保公益方面,本行积极开展绿色公益活动,在水城河畔开展“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绿水青山”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沿河步行道垃圾,维护环境卫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