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贵州德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德江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3-07-17

      一、年度概况

      2022年以来,我行在省联社及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从发展理念和信贷政策上全力支持绿色经济,进一步明确政策调整方向,细化执行标准,努力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对符合信贷政策要求的节能减排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速审批等措施。

      为有效推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一是我行于2022年4月13日重新制定下发了《贵州德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德农商发〔2022〕195号),该管理办法中明确由经营层负责制定绿色信贷目标,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每年度向战略发展委员会报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二是为进一步聚焦绿色金融,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我行牢固树立并推行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绿色信贷理念,严格执行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深入贯彻绿色信贷指引要求,紧密围绕相关产业政策和监管要求,制定并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梳理业务管理流程,严格绿色信贷准入机制,实行“两高一剩”行业名单制管理,严格控制融资总量,严肃执行压退计划,主动退出潜在风险较大的企业,积极落实绿色信贷发展理念。

      截止2022年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701922.66万元,较年初上升99254.7万元,增速16.47%;各项贷款余额608248.45万元,较年初净投放63595.14万元,增速11.68%,不良率为1.88%。绿色贷款余额8420.12万元,较2021年末新增3474.02万元,增速70.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8.5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3007.81万元,个人贷款5412.31万元,不良贷款417.68万元,不良率4.96%。

      二、绿色金融治理结构

      (一)董事会方面

      我行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制定了《德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信贷实施细则(暂行)》(德农信发〔2020〕15号),明确了董事会负责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定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联社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绿色信贷业务负最终责任。

      (二)管理层方面

      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下,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制定本机构绿色信贷目标任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机制和流程,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

      设置业务发展部作为绿色信贷牵头部门,负责在经营层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的绿色信贷工作,配备相应人员或者建立专门的团队,组织开展绿色信贷各项工作,并做好归口管理,及时向经营层、监事会、董事会、监管机构等报送相关情况。

      各营业网点主要负责绿色信贷项目营销、尽职调查、项目上报;落实绿色信贷项目授信条件、贷款发放等事宜;并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相关规定负责绿色信贷其他工作。

      (三)绿色金融相关部门层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相关工作情况和成效。

      一是业务发展部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重新修订下发了《贵州德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德农商发〔2022〕195号),明确了绿色信贷流程、内控管理及信息披露等。二是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绿色贷款数据治理的通知》(黔农信数管〔2022〕6号)要求,认真开展存量绿色贷款数据治理。三是通过对人民银行及省联社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常见共性问题梳理,及时将绿色信贷统计标准转发至各信贷网点,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同时减少绿色信贷统计误差。截止2022年末,绿色贷款余额8420.12万元,较2021年末新增3474.02万元,增速70.2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8.56个百分点。

      三、绿色金融政策制度

      (一)明确我行全年信贷营销政策,制定了《贵州德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德农商发〔2022〕195号),一是对不同行业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大支持力度,从信贷投放上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环境和引发社会风险的贷款业务;二是对“两高一剩”行业、化工行业、造纸行业、养殖业等行业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以结果作为信贷准入、评级、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列入贷款“三查”重点,在贷款利率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时予以高度关注,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及《关于推动传统金融工具绿色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贵银发〔2018〕73号)等文件为指导基础,结合县域实际及管理要求和风险偏好,将主要行业类别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行业及有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准入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2022年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608248.45万元,较年初增长63595万元,增速11.68%,其中绿色贷款余额8420.12万元,占比1.38%,较年初增长3474.02万元,增速70.23%;绿色贷款余额户数286户,较年初增长154户;绿色贷款企业法人类贷款12户余额3007.81万元,户数较年初增长2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00.61万元,增速15.37%;绿色贷款个人类贷款274户余额5412.32万元,户数较年初增长152户,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073.41万元,增速131.4%;

      我行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8420.12万元中,投入的绿色产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377.15万元,占比4.48%;二是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8042.97万元,占比95.52%。

      在环境效益方面,绿色贷款的投放:一是有效地推进我县环保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二是推动了绿色企业环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社会效益方面,绿色贷款的投放:一是加速了我县环保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二是引导社会各界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2022年绿色贷款投放情况概览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单位

      绿色贷款余额

      0.84

      亿元

      绿色贷款占比

      1.38

      %

      绿色贷款客户数量

      286

      

      五、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我行不断建立健全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将客户环保信息纳入信贷全流程管理,在客户选择、授信申请、

      授信审查和贷后监控时,高度关注客户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情况,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安全政策及我行信贷政策及因环境和社会事故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客户,不予授信。

      我行在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时,做好监管部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地方环保部门、失信人员名单检索,对“两高一剩”行业的企业,在排污许可的化工企业、农药生产企业、造纸行业、养殖业等实行名单式管理,并将相关结果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要求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制定并落实重大风险应对预案,建立充分、有效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寻求第三方分担环境和社会风险等。

      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面临的环境相关风险

      当前,气候变化、环境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也将绿色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环境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项风险,在国际上已逐步形成共识。环境因素至少通过以下两方面增大我行的经营风险:一是信用风险。环保标准提高、环保督查和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会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企业的还款能力,从而增大我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二是声誉风险。随着环境风险逐渐上升为全球金融业面临的共同风险,银行融资客户的环境表现不佳,会使银行的绿色风险控制和贷款管理能力受到质疑,降低投资人对银行的收益预期。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客户的环境表现还可能会影响到广大储户的储蓄偏好。

      (二)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机遇

      对于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机遇而言,主要是资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低排放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使用,可增强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相关政策出台、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等政策环境的积极性。

      七、自身运营的环境影响

      (一)自身运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我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直接自然资源消耗的有:公车用汽油、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水等。间接自然资源消耗的有办公用电、办公用纸等。通过这两项自然资源的消耗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进而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二)采取的环保措施产生的效益,如推动节能减排、实施光盘行动、倡导绿色出行、推进垃圾分类等。

      我行主动践行绿色运营,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理念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中。一是节约用电、用水。加强照明节能管理,使用节能灯具,减少照明设备电耗,做到人走灯熄;强化日常节电措施,建立健全节电管理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办公电器和非办公用电。二是节约办公费用。加强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减少纸质资料印发和使用传真的频率;减少设备采购和节约文印耗材。三是减少会务支出。精简会议,提升会议质量,积极倡导视频会议形式,降低会议成本。四是提倡光盘行动,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珍惜粮食 浪费可耻”等警醒语录。五是提高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2022年我行积极推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业务,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到87.05%。

      八、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一是我行及时印发《贵州德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据管理办法》(德农商发〔2021〕189号)文件,对无正当理由和有关批准手续,不得通报数据内容,不得泄漏数据给内部或外部的无关人员,不得篡改数据库数据内容,必要修改时,应经由部门主管及分管领导审批,提交数据管理部门,经管理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由数据管理员进行修改。二是我行定期对绿色信贷统计数据质量开展梳理和校验工作,进一步提升相关基础数据质量,保证绿色信贷统计数据以及对外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我行按照《省联社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要求,定期对所报送的《A3327绿色贷款专项统计表》数据开展核查,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纳入绿色贷款专项统计范畴的贷款均符合制度规定,努力提高统计质量,使调查统计工作更好地为我行内部、上级监管部门以及政府机构服务,进一步提升相关基础数据质量,保证绿色信贷统计数据以及对外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九、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公司背景:德江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注册资金6000万元,由独资股东兼法定代表人舒晓梅出资成立。公司主要经营茶树的种植、茶叶加工与销售。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已发展标准化茶园2050亩,年加工40万公斤成品茶叶的生产线,截止2015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239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净利润达700万元/年。

      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固定员工32人,季节性临时用工300余人;公司目前有两个茶叶基地,一是位于合兴镇朝阳村茶山1000亩,主要生产“白兰春”雪芽、“绿玉蕊”绿茶、“黄金芽”白茶等名优茶。每年可出名优茶10吨左右,平均每斤750元左右,可实现营业收入1500万元左右,去掉75%左右的成本,企业可实现营业利润375万左右;二是公司位于合兴镇中寨村1050亩茶叶基地,主要生产加工“红宝石”红茶、毛峰等茶叶,每年可生产茶叶150吨左右,平均每斤40元左右,可实现营业收入1200万元左右,去掉85%左右的成本,企业可实现营业利润180万左右;现在德江县香树园有一个销售部,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设备设施齐全,已经步入经营正轨,产品更是销往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地;公司生产的德江白茶“白兰春”、“玉蕊”、“雪芽”分获中国西部茶博会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2013年6月公司生产的白兰春牌•雪芽、白兰春牌•白茶分获第二届中国武陵山生态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金奖、银奖。2013年8月公司生产的白兰春牌•银针、白兰春牌•雪芽同时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2010年12月公司茶园基地被省农委认定为“无公害产地”。在德江县及周边县城范围内,客户对于该公司绿茶比较认可,客户口碑较好,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高。2016年公司生产的“白兰春”牌茶叶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重点推广为“中国著名品牌”;该公司2020年度的营业收入2824万元,主营业务利润550万元。2019年9月该公司应邀出席贵州省人民政府组织的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食用展推介会。

      主要做法:公司从2015年起开始在我行融资,最初贷款500万元,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带动地方经济效应明显,一直以来得到了本行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相关工作部署,人民银行以扶贫再贷款资金撬动金融机构助力脱贫攻坚,我行以产业脱贫为根本,凸显“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政府主导撬动、人民银行推动、主办银行能动、农业产业经济体带动、贫困户跟动”的“五位一体”利益联结共同体机制。为了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我行实施金融扶贫攻坚行动,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该公司加大了信贷投入,2022年我行累计向该公司投放贷款390万元,用于采购茶青和支付工人工资,为进一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我行均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支持,累计为公司降低融资成本9.67余万元。

      成效:德江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发展的“茶业”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州)、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我省茶产业发展政策,能充分发挥我省茶资源优势,符合当前产业政策导向和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德江茶叶产品的开发与发展,是合兴镇茶业园区必须考虑优先建设的项目,对扩大贵州茶叶影响力,促进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茶叶种植业,既能培育壮大区域性主导产业,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德江永志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合兴镇朝阳村建设有生态茶园1000亩,2017年在合兴镇中寨村建设生态茶园1050亩,现在已经全部投产。

  • 流转土地:公司按100元每亩的标准流转土地的方式,每年流转费近20万元,增加了贫困农户的收益。
  • 劳务用工:多年来,公司优先选择贫困户到公司基地上务工,根据贫困户人员年龄,身体健康情况安排工作,茶园管理一个月工资2500元,车间加工3000元,实际发放工资按出勤考核计算。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基地周边老人小孩都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采茶增加收入,有效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增加了务工收入,社会效益较大。

      案例总结:针对绿色企业,我行通过信贷资金支持、利率优惠让利、绿色审批快捷渠道的组合拳,有针对性的为绿色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做到对绿色企业的精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