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贵州三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末,我行共有16个营业网点,有员工168人,其中:合同制员工165人(内退8人),派遣制员工1人,工勤人员2人。
2023年,各项存款余额384451.00万元,较年初增加34358.13万元,增幅为9.81%,其中:储蓄存款363205.70万元,较年初增加39180.7万元,增幅为12.09%;各项贷款余额345340.67万元,较年初增加36615.81万元,增幅为11.86%;不良贷款绝对额13163.14万元,不良率4.80%;各项收入19814.6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678.84万元,实现净利润1743.86万元,资本充足率11.25%,拨备覆盖率185.82%,流动比率37.09%,主要指标基本实现监管要求;2023年实现各项税费2062.67万元。
二、2023年主要工作
(一)坚守支农支小定位。我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聚焦主责主业,深耕三农,专注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确立与县域经济总量和产业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和经营重点,严格控制大额贷款投向,优先满足“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需求,确保“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完成“两增两控”目标。一是加大贷款支持力度,确保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末,我行涉农贷款259967.3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5.28%;小微、民营企业贷款144131.68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1.74%。农户贷款余额225266.32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5.2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83933.5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3.26%,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覆盖44560户农户,授信总额达531834.31万元;支持12大农业特色产业贷款余额 37835.50万元。二是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稳中有降,严格执行支付服务减费让利政策,2023年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52676.72万元,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5.88%,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度减少0.86 个百分点,累计承担信贷相关费用4.93万元,继续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三是运用贷款贴息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2023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45户、金额 856万元,余额达 2079.05万元。我行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监管部门要求,全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开展“进千企、入万户”、“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等活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余额占比保持县内银行业首位,彰显地方银行的责任担当。
(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以助力乡村振兴为统揽,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本土、回归主业、回归做小、回归优势,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以“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十二个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抓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做优惠民金融服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指导意见,坚决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结对帮扶、驻村帮扶等各项工作。三是提升信贷政策的使用质效,加强与扶贫、财政、人行、银保监等机构的沟通协调,用好用足支农再贷款政策。扎实做好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涉农补贴资金兑付。截止2023年12月末,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87700.46万元,贷款余额9094.48万元,惠及脱贫人口2175户,创业贷款2079.0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7779.08万元,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35500万元。四是派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1人脱产帮扶木界村,16名干部职工挂帮脱贫户144户,采购当地金秋梨、阳光玫瑰等农产品共支持7万元,获得“三穗县 2023 年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称号,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获得县委县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三)始终丰富服务内涵。一是我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汇聚多方力量,开展各类募捐活动。2023年以来,我行通过向全行职工发起募捐的方式,先后于9月、11月向三穗县“为困境儿童”、“为偏远乡村”、“助力三穗见义勇为”、“为困境家庭筹集爱心”等四个项目工共筹集爱心善款14143元。情系乡村教育,关爱儿童成长,在2023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对帮扶的三穗县木界村的木界小学捐赠慰问金6000元,用于贫困孩子的教育教学上。二是发挥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实效,用力用心服务劳动者,2023年以来,先后在我行营业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组织开展客户夏送清凉、在富民支行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开展户外劳动者“爱心早餐活动”,不断提升户外劳动者的幸福指数,使服务站真正成为户外劳动者的爱心驿站。
(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持续做好农村信用工程、农民工金融服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努力为“三农”和广大客户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2023年,实现辖内农户建档面100%,评定信用农户数44560户,信用农户占比97.03%;共创建1389个信用组,信用组占比91.44%,创建81个信用村,信用村占比90.00%,创建7个信用乡镇,信用乡镇占比63.64%,创建信用单位53个。2023年累计办理农户信息维护5290户,农户贷款余额225266.32万元,贷款户数19309户。二是精准服务外出创业就业人员,组织2次省外外出创业就业人员金融精准服务活动,实现支农支小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无缝对接,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为外出创业就业客户提供“面对面”金融服务。共为2755户外出人员办理存贷款业务。同时进一步完善外出就业创业人员金融服务机制,要求客户经理每个工作日至少与三名外出创业就业人员通过电话或者微信等渠道联系,对名单内的客户通过批量发微信、信息等方式一个季度进行至少一次回访联系,并在节假日等关键时点进行回访联系。三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全县客户授信获信的信息采集移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贷款办理线上化,加快推广只能收单业务和社保卡业务,以“黔农云”平台为依托,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化,线上线下同授信,线上贷款更便捷,累计通过线上发放黔农e贷16927户,金额326613.41万元,累计拓展黔农e付收单商户5954户,交易总笔数1799.49万笔,交易金额16.9亿元。发行社保卡发行总量为14.15万张,其中第三代社保卡发行4.1万张,户籍人口覆盖率达到60.66%,打造助农村村通服务点89个,安装ATM机29台,为偏远村镇提供金融便利。四是推广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助推基层组织治理水平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双提升,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五)助推绿色金融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对不同行业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大支持力度,从信贷投放上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环境和引发社会风险的贷款业务,同时优化存量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由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对符合绿色信贷鼓励类项目,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三优先”,即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同时在利率执行方面给予优惠。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限制类、淘汰类等存量“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不予任何形式新增贷款。二是加大绿色贷款支持力度,优先满足“绿色信贷”资金需求,大力支持地方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绿色产业走访活动,问需于民,对于符合我社信贷支持条件的绿色产业,及时给予贷款支持。截至2023年12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345340.67万元,比年初增加36615.81万元,增速11.86%。其中本年累计发放绿色贷款527.79万元,贷款余额1014.91万元。三是始终坚持“健康环保、绿色经营”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公务用车使用,倡导员工上下班通勤采用步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加强办公节约管理,推行线上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有效减少打印耗材纸张等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加强用电节约管理合理使用光照,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走廊等场所内自然光亮度足够时不开灯,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做到人走灯灭。对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饮水机等办公设备尽量减少待机消耗,长时间不使用或下班时间要求及时关闭电源,有效节约用电。提倡低层步行不乘电梯,在办公室、会议室设置节约用电标识和室温控制标识。加强用水节约管理,严格落实用水节约制度,加强供水系统的检查维护管理,及时检查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防止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在用水区域设置节约用水标识,水龙头做到随手关闭,避免“长流水”现象。加强食堂管理,按照健康从简原则科学合理调度供应餐量,在食堂显著位置或餐桌上展示“光盘行动”“严禁浪费”等文明提示牌,使用瓷碗、不锈钢等可重复使用餐具,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就餐时适量取食,不剩饭菜,人走盘光,杜绝出现食物浪费行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扎实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充分运用好三穗农商银行现有金融服务资源,加强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地方媒体以及设置宣传专栏等方式强化宣传,加大对反假币、反洗钱、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宣传,为构建和谐、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二)持续做实普惠金融工作。一是扎实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推动“普惠联络员”、“红白喜事”、“一杯水服务”工作机制有效落地,充分用好用活普惠金融联络员,进一步加大我行与村支两委的紧密联系,牢牢抓住农村金融市场;二是重点谋划好外出创业就业人员金融服务工作,认真总结2023年外出金融精准服务经验方法,持续做好外出创业就业人员台账建立、微信收集、基本情况摸排等基础工作;三是以“三社联建”,以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为原则,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网点考核机制,让每个家庭和有需求的小微企业都能享受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以农户小额信贷、便民快贷为抓手,牢固树立做小做散意识,以增户扩面为目标,夯实普惠金融发展根基。
(三)持续加大金融服务。一是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大走访进园区、进企业,加大“白名单”机制运用,大力支持优质企业、重点企业、绿色领域发展。持续开展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年倍增行动,通过专业金融服务团队和“一对一”服务模式,构建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首贷、续贷占比,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深入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服务模式,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质量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多资源向乡村振兴倾斜,奋力实现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质量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支持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产品体系更加丰富、金融服务渠道持续拓展、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做好做实新市民服务工作。一是加大对经济开发区、新穗小区、工业园区(生态移民房)、美敏小区、八弓草市、将军府小区、寨坝小区、永灵小区、塘边小区等易地扶贫搬迁点加大走访力度,以自然人为单位紧盯年轻客群,加大金融宣传力度,密切与易搬新市民客群联系,确保易搬新市民获贷不断提升。二是加大对富民社区走访力度,加强与相关单位联动,探索打造信用社区。
(五)扎实做好“一示范两样板”工作。一是持续加大普惠走访力度,尤其是针对新型农业主体进行深入调研走访,大力支持优质新型农业主体发展,构建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占比,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加大与政府的沟通汇报力度,紧盯鸭产业子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对接上下游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乡村振兴特色鸭产业尽快形成集科研、育苗、种养植、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
(六)做实黔农e付推广及维护。加强码牌推广,确保将“黔农e付”码牌市场占有率大提升,重拾县域支付结算渠道的核心地位。加强码牌后期管控,建立码牌、商户的管理到部门、责任到网点、服务到人员的制度建设,确保有效商户占有率达95%以上。建立激励机制,有效调动积极性,切实做好低成本存款组织工作。
(七)持续做好网点服务提升。在加快推进智能化基础上,加强网点文明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提升和人性化与合理化的管理创机新,切实改进网点服务提升督导方式和服务提升业绩及效能的探索,调整视频监控调阅内容和重点,提升柜面服务效率和规范度,切实增强柜面服务体验和服务的温度、宽度、深度。
(八)狠抓党建水平提升。一是坚持党管金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党委会与三会一层的关系,明确各自职责权限,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抓好“党建+”作用发挥,做好党建共建大文章,主动与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村委组建联盟,共促乡村振兴工作,实现互助共赢。三是抓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委、支部、党员在推动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促进党建业务双促进。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简化优化党建工作考评办法,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减负增效。
(九)狠抓企业文化提升。一是强化工会履职,落实员工应有福利,增强员工归属感,多方式、多场景开展适合、适用的员工文体活动,改变老模式、老方式的员工活动开展,改变被动应付式活动。二是大力弘扬农信挎包精神,引导广大员工走千家进万户,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农民发展致富。党委办、综合办加强宣传信息的工作力度和责任落实,做到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建立宣传激励机制,做好内外宣传及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舆情管控。三是加强综合办、党委办、董事会办公室及各部门写作能力、信息文字处理能力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提升,提高管理人员的指导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宣传能力的提升,持续传递三穗农商银行好声音,树立三穗农商银行好形象。
(十)抓实安全生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内控机制保驾护航。压紧压实安全经营、安全运营的责任,把责任传递到每个环节、每个员工,形成完整的责任链,形成全员抓落实的局面,为推动三穗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