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雷山农信联社 发布时间:2025-04-28

 

       报告年度:2024

      编写单位: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编制日期:2025年4月22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关于开展2024年度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贵银发﹝2024﹞92号)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要求,我社组织学习并开展2024年度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现将我行环境信息披露如下:

      一、基本信息

      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雷山农信联社)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场坝街,2005年实现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金融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2634216190894N,单位法定代表人杨胜良,主要业务类型是办理存款、贷款、国内结算业务、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个人储蓄业务;代理其他银行的金融业务;代理收付款项及受托代办保险等。

      2024年,设有党委、纪委、共青团、工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组织机构,内设10个职能部门,辖15个营业机构,有员工186人。2024年末,内设党委组织部、综合保障部、普惠金融部、理事会办公室、运营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纪律检查室、合规风险部、稽核审计部、数据管理部。2024年末,辖营业部(含新兴分社)、大十字分社(含小广场分社)、城西分社(含丹江分社)、西江景区分社、方祥分社、达地信用社、永乐信用社、桃江信用社、大塘信用社、望丰信用社、郎德信用社、西江信用社共15个基层营业机构。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一)年度概况

      1.绿色信贷投放情况。作为贵州省雷山县地方金融的主力军,本社坚持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以建设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为契机,聚焦县域各类市场主体、特色产业与重点发展区域,发挥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优势,促进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全力助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2024年末,我社各项存款余额383066万元,较年初增加7347万元,增长1.96%;贷款余额390746万元,较年初增加41620万元,增长11.92%。其中,绿色贷款余额12669万元,较年初增加1085万元,增速9.37%,占比3.24%;绿色普惠贷款余额192597万元,较年初增加32967万元,增速20.66%,占比49.29%。

      2.经营活动环境影响情况。雷山农信联社厉行节约,倡导绿色普惠发展新理念,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从水、电、车、办公耗材等多方面提倡绿色低碳办公,引导全社干部员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降低办公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使用无纸化移动办公、推进网点智能化,业务线上化等,不断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截至2024年末,本年以来所有业务3697万笔,其中线上办理3647万笔,电子替代率达到98.63%。

      (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编制《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年)》,建立绿色普惠信贷投放激励机制,制定绿色运营管理制度,开展绿色普惠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全员绿色普惠发展意识,推动我社绿色化转型,建立县域绿色银行标杆,实现绿色普惠贷款大发展,内涵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绿色普惠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30%,力争50%。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不良率不超过各项贷款不良率。截止2024年末绿色普惠贷款余额192597万元,较年初增加32967万元,增速20.66%,占比49.29%。

      2.发展战略。一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强化绿色转型发展支撑。结合县域实际和我社业务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绿色普惠转型行动方案,将长期战略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引领绿色普惠金融健康发展。设立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班(以下简称“专班”),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绿色普惠金融转型发展专班,协调执行经党委会批准的绿色普惠金融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绿色普惠金融转型发展目标,建立绿色普惠金融转型发展管理机制设置专门机构、专职岗位,负责绿色普惠金融转型方案制定、产品开发,绿色金融政策推广、培训、宣传和服务等工作。二是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绿色普惠金融供给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绿色普惠标杆建设方案、绿色信贷指导意见、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关于支持转型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各类制度文件,规范绿色信贷指标,明确全社绿色普惠金融工作目标,重塑授信、用信、利率定价、风险管理等制度办法。结合绿色普惠金融的目标任务,建立绿色金融业务专项考评机制,构建绿色金融考核体系,在提高考核权重的同时,开展季度考核评价,引导信贷资源精准投向绿色产业,鼓励全员积极参与绿色普惠金融创新工作,并将绿色运营纳入考评指标,借助考核方式引导我社向低碳运营转型。实施绿色金融全员培养计划,建立分层培养机制,引进绿色金融领域专家及行社内训师开展专业指导培训,以“专业提升、分级考评、逐级递进”为原则,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培养模式,将培训、考试、课题研究、实践有效结合,夯实全员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三是创新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机制。完成生态账户优化运用体系建设,开展“生态账户”积分与县政府个人生态信用积分融合运用工作,通过黔农云链接积分转化,提升客户粘性,探索绿色普惠振兴,共建生态信用环境。在原信用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将绿色环保、绿色经营、低碳生活等要素纳入信用工程提档升级,构建绿色普惠信用工程,将“绿色信用”理念融入传统普惠金融业务,使绿色普惠金融逐渐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绿色普惠金融效应最大化。推出绿色生态贷款产品,从利率优惠、授信额度、抵押方式等多方面,激励执行绿色标准的企业、个人;多方联合积极探索碳汇项目开发和碳排放权交易,争取全省林业碳汇试点县建设,我社积极探索碳汇权益质押贷款,力争碳票在雷山落地实施。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雷山农信联社按照“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架构,在绿色信贷指引的框架下,构建了以理事会、高级管理层、专业部门为管理架构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一)理事会层面。理事会负责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定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本社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本社绿色信贷业务负最终责任。

      (二)高级管理层面。高级管理层在理事会授权下,制定本机构绿色信贷目标任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机制和流程,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

      (三)专业部门层面。绿色金融相关部门层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相关工作情况和成效。

      1.普惠金融部作为绿色信贷牵头部门,设部门主任一名,部门副主任1名,主任助理1名,员工3名,其主要职责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省联社关于绿色金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配合人民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按时向人民银行报送执行国家及贵州省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情况有关材料,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自评价相关工作,制定绿色信贷及绿色普惠信贷发展制度,指导网点做好绿色金融发展工作等。

      2.合规风险部负责对绿色信贷业务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行合规性审查,负责绿色信贷业务的合同管理、指导、监督、检查及协助绿色信贷所属机构进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保全盘活工作。

      3.稽核审计部负责对绿色信贷业务情况实施内部审计。

      4.党委组织部负责绿色金融及有关绿色信贷产品的宣传工作,负责收集和报道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工作和先进事迹;负责绿色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制定相关绿色金融人才培训计划和方案;规划和建设绿色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5.数据管理部负责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相关的系统搭建和处理工作,采用相应的管理、技术手段,建立数据管理流程,保证数据安全和数据主体权益。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数据安全事件或数据安全事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6.各网点负责绿色信贷客户营销、授信需求收集、尽职调查、授信申请、业务审批等工作,并对相关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负责。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一)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1.结合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绿色信贷的相关信贷政策,我社制定了《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信贷管理办法》《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生态账户”的管理办法(试行)》,将绿色信贷工作及政策落到实处。

      2.结合省联社绿色普惠信贷的相关政策,我社制定了《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年)》、《雷山农信联社关于牢固树立绿色普惠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办公银行的实施方案》、《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伙伴客户” 管理办法(试行)》、《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建绿色普惠信用村(样板)实施方案》、《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标杆网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雷山农信联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建绿色普惠信用楼栋、信用社区实施方案(试行)》、《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信贷管理办法(暂行)》、《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24年绿色普惠信用工程创建实施方案》,开展绿色普惠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全员绿色普惠发展意识,推动我社绿色化转型。

      (二)对国家及所在地区环境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社以《省联社转发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黔农信发〔2012〕11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农信办发〔2012〕204号)、《省联社转发贵州银监局关于贵州银行业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农信发〔2014〕44号)等文件精神作指导开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严控信贷投向,防范信贷风险,增进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契合,确保绿色信贷工作持续有效展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定义,“环境风险”泛指因气候变化(如台风、洪涝、干旱、全球变暖等)引致的风险和非气候领域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所引致的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环境风险可能会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抵押资产价值,使借款人现金净流入减少,影响其偿债能力,导致借款人违约率增加、信用风险提升、且抵押品等实物资产也可能在气候变化的冲击下破坏。基于此,雷山农信联社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作为客户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此外,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对落后产能名单内的企业或项目纳入名单管理,对于环境和社会风险表现不达标的客户实行一票否决。

      (一)在对客户的贷前尽职调查环节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内容,按照适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尽职调查清单进行实地调查。重点了解客户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意愿、能力和历史记录,对客户及其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严重程度作出恰当的判断。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超过尽职调查人员判断能力时,向行内外环境和社会风险专家征询意见,并委托合格、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服务外包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咨询。

      (二)对客户风险审查时将客户及其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合规性作为重要内容,对授信项目的形式和实质合规要求作出适当的判断。并将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及风险审查意见作为重要参考。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状况作为放款审核的重要内容,嵌入单笔业务审核流程。授信客户的贷后管理工作中包括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分类和动态分析,并根据政策变化,采用不同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预警及应对机制。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在客户发生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关的风险处置措施,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并就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向监管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加大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内控检查力度,并按相关要求开展专项内控检查。对内控合规检查发现重大问题的,制定整改措施,涉及个人责任的,按规定问责。

      (四)积极开展内部审计,雷山农信联社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业务内部审计的质量,严格落实内部审计质量责任制,灵活运用现场和非现场的方式开展绿色金融审计,从历年审计结果来看,雷山农信联社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基本符合国家绿色信贷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未发现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等问题。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雷山农信联社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液化石油气486千克,较上年下降355千克,消耗公车用汽油14371升,较上年下降5210升,外购电力1299784千瓦时,较上年下降44172千瓦时,办公用水消耗2684吨,减少109吨,办公用纸消耗59000张,减少1200张。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总体较上年下降。经营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各类能源、资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测算方法如下:

      汽油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消耗汽油量(升)×2.98×10-3×0.73

      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外购电力量(千瓦时)×0.4949×10-3

      办公用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办公用水量(吨)×1.85

      办公用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办公用纸量(吨)×1.76或办公用纸量(张)×7.68×10-6

      环境关键指标

      单位

      2024年消耗量

202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液化石油气

      千克

      486

      1.43

      公车用汽油

      

      14371

      31.26

      外购电力

   千瓦时

      1299784

      643.26

      办公用水消耗

      

      2684

      4.97

   办公用纸消耗量

      

      59000

      0.45

      表1:经营活动能源消耗表

      (二)采取环保措施产生的效益

      雷山农信联社2024年推动办公节能减排、实施饭桌光盘行动等环保措施,经营活动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81.37吨,较2023年下降34.43吨。为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雷山农信联社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坚持以绿色行业发展为实践路径,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贯彻落实以绿色信贷为引导,支持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绿色准入标准。截至2024年末,雷山农信联社报送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口径下的绿色贷款1188笔,余额12669万元,其中投向农业95笔,915万元;畜牧业1093笔,11754万元。报送省联社指导口径下的绿色普惠贷款48112笔,余额192597万元,其中投向农业46992笔,170608万元;制造业47笔,555万元;批发零售业32笔,998万元;住宿餐饮业1040笔,20436万元.

      八、绿色金融创新做法及成果奖项

      结合本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要求,为促进雷山农信联社绿色普惠转型,根据《贵州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省联社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3-2025年)》,并由黔东南审计中心与雷山县政府共同印发了《雷山县人民政府 省联社黔东南审计中心关于印发绿色普惠金融支持雷山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在省联社、审计中心和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我社印发了《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生态账户”管理细则》、《雷山县农村信用社“生态账户”优化运用实施方案》、《雷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建绿色普惠信用村(样板)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以“生态账户”+“绿色普惠信用工程”融合为契机,全力支持绿色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一)根据省联社指导,结合前期推广经验,完成“生态账户”指标体系优化,能内部取数的及对接政府相关部门获取数据应取尽取,减少客户经理工作量。2024年末,生态账户累计建档1.6万人、评定积分198万分,“生态账户专项贷”2.34亿元,其中使用再贷款发放0.45亿元。

      (二)将生态账户、绿色普惠信贷、黔农e村、社保卡等纳入绿色普惠信用农户创建指标,优化绿色普惠金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信用环境及自治水平。2024年成功创建8个绿色普惠信用村、39个绿色普惠信用组、559户绿色普惠信用农户。

      (三)全面推广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提升乡村数字治理能力,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财务会计、村民信息等数字化管理,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推动智慧乡村建设。黔农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实现154个村全覆盖,黔农e村村民认证8470人,较年初增加3335人。

      九、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2024年我社暂无转型金融业务。2024年末,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农业)》,贵州农信围绕该标准探索制定了《涉农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案编制大纲》,我社将根据省联社的《农业转型金融标准落地工作措施》开展绿色低碳金融转型工作。

      十、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

      依托雷山县域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等资源禀赋,以建设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县为契机,聚焦县域各类市场主体、特色产业与重点发展区域,发挥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优势,促进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生态、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全力助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截止2024年末,绿色普惠贷款48112笔,余额192597万元,占各项贷款49.29%。

      十一、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在数据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应急管理组织架构、确保数据安全性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我社制定了《统计数据资料储存管理办法》与《信息系统生产数据安全管理规程》,明确各部门和各网点是统计数据归集工作的主责部门(网点),负责落实本部门(网点)数据归集的内容、时间、人员,及时整理和归集各类统计数据,确保归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数据安全方面,从数据管理过程、职责与分工、数据分发与传输、数据脱敏、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恢复、抽检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生产数据安全,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