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22年,贵州关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政策要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变革引领转型,扎实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和市场竞争能力,切实提升经营发展质效,有效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现发布本行2022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
一、基本概况
本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依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机构,于2016年3月改制成立,注册资本2.56亿元,设网点机构17个。2022年,我行坚决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支微支实定位不动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做实金融服务、深耕企业文化,走出一条扎根“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稳健经营之路,持续巩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地位。
二、稳健经营,服务经济发展
(一)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根据《中国银保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贵州关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提供5万元(含)以下、3年期(含)以内的脱贫小额信用贷款,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审批流程和内控管理,科学合理制定信贷计划,不过度强调获贷率,避免向不符合条件、没有还款能力的脱贫人口发放贷款。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及时准确掌握贷款资金流向。根据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工作,根据县域18-65周岁具备劳动力脱贫户、边缘户名单,加快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边缘户评级授信工作,大力投放脱贫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满足脱贫人口的贷款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增收。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发放扶贫及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939户,金额74569.24万元,其中:本年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2032户,金额8682.09万元。现有扶贫及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2622户,10965.02万元,较年初增加819户,3976.66万元,增速为57%。
(二)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搬迁群众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成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县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工作。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金融服务“五年规划”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大金融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制作各类宣传宣传资料。在易地搬迁安置地多形式开展“金融夜校”,将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到每家每户,打通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最后一公里”,做到了家喻户晓。截至2022年12月末,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8826.31万元、累放5062户,现有贷款余额6322.76万元、余额户数1277户。向易地搬迁客户发放扶贫及脱贫小额信用贷款余额427户,1809万元。
(三)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三农”融资提供良好信用环境。一是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农村金融信用县”建设维护工作,加大对农户信贷资金支持,为“三农”融资提供保障。二是积极推动信用街道、信用单位、信用企业、信用商圈、信用园区创建工作,重点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微型企业建档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做到评级、授信全覆盖。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县总农户数为7.54万户,建档农户数为7.54万户,建档面达到100%,评定信用农户69748户,评级面92.46%。创建信用组1389个,占比81.23%;创建信用村111个,占比69.38%;创建信用乡(镇、办)12个,占比85.71%;评定信用单位39个。已提档升级信用乡镇4个、信用村36个、信用组379个,创建信用单位39个。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地方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百姓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成型。
三、心系客户,传递真诚服务
(一)落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2年,我行始终坚持认真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切实履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责任,主动承担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有效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金融意识与风险意识。一是坚定贯彻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维护好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角度出发,扎实做好消费者服务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二是依托市消保联合会驻关岭县办事处调解平台,打通法庭“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通道,积极主动申请纠纷调解,切实发挥调解在前瞻性防控金融风险、提升信贷资产清收质效、降低清收成本、助力司法减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探索对于非金融纠纷的调解运用,努力实现各类金融纠纷快速高效化解。三是坚持金融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相结合,积极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社会责任,以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质和依法维权意识及能力为目的,持续创新宣导方式,加大对弱势群体的金融宣传,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切实提升公众金融素质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丰富完善金融服务渠道
对辖内普惠金融服务点进行转型升级,方便客户足不出村就可体验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截止目前我行普惠金融服务点共144个,其中77个服务点已配备点钞机和保险柜,有力保障了客户资金安全。积极推广“黔农e贷”,实现线上申请、放款、还款,有效提升了贷款效率,为农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力推广“黔农云”互联网金融平台,加快存贷款产品向线上迁移,更好满足客户需要,增进客户体验。开展“黔农云+”业务探索,主动对接税务、社保、农家乐等单位的业务合作,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四、保护环境,支持绿色发展
(一)发展绿色信贷
推动绿色信贷工作,是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更高质量经济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我行不断强化绿色信贷理念,紧紧围绕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引导信贷资金重点向绿色农业、生态林业、环保行业等领域倾斜。制定《关岭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围绕“业务结构绿色化转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五专’机制建设”、“气候、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绿色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五条主线,提出五大主要发展目标,同时成立绿色信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开展绿色信贷各项相关工作,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自身运营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2年12月末,我行绿色信贷余额1932.26万元,较年初增加1126.77万元,户数218户。其中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产业涉及1户,余额499万元,碳汇林、植树种草及林木种苗花卉涉及217户,余额1433.26万元。
(二)坚持绿色运营
报告期内,我行积极丰富绿色办公,节能减排举措,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理念,降低资源消耗。持续优化办公流程,落实各类来文的电子建档机制,运用OA办公系统实现了行政工作的无纸化;大力推进柜面无纸化交易项目,大幅减少柜面纸质凭证使用量;定期检修电子设备运行状态,减少空调使用频率,降低各类电器待机能耗;每日班后检查办公设备、水管、空调、饮水机等关闭情况;推广视频会议,减少支行往来交通能耗,降低会议成本;严格控制机动车辆管理,一方面合理调度,减少车辆出行频率和空驶里程,有效降低油耗,另一方面,定期对在用车辆检查保养,做到上路车辆尾气排放达标,实现绿色出行;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选择低能耗、低碳排放和具有环保性能的电子设备、装修材料和办公用品。
五、以人为本,致力员工关爱
报告期内,我行始终关爱员工身心健康,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劳动法规,落实劳动合同签订、带薪休假等制度,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员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动态、倾听心声,充分保障职工与工会组织间的顺畅沟通,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员工关怀,组织员工含退休员工进行年度体检,继续实施关爱员工健康管理项目。做好员工节日福利、员工生日福利、员工劳保用品等关爱活动。对身患重病的员工及时送上关怀,为困难员工申请困难补助。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配合上级工会、省联社工会开展各类活动,适时开展各类员工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持续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内部企业文化氛围。
六、互济共享,助力社会公益
(一)积极推进公益事业
我行始终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并在全行上下营造出博爱向善的良好氛围,坚持做一家有温度、有情怀的银行,做一家知感恩、勇担当的银行。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金融服务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选派两名驻村干部到岗乌镇毛草坪村、龙潭街道办许土村,深入挖掘帮扶村的金融服务、信贷需求,为提升帮扶村“造血”能力提供金融支持。
(二)优化公众金融服务
报告期内,我行认真落实文明规范服务,持续提升全行服务质量。调整文明规范服务考核细则内容,大力部署全年网点文明服务提升工作,明确了网点员工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升的要求。积极发挥网点宣传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营业网点多、布局广的特点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为强化宣传效果,在全行网点设置宣传栏,摆放金融知识宣传资料;安排大堂经理和保安向客户发放金融知识宣传资料;网点电子显示屏持续滚动播放公益广告、金融知识宣教标语;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金融知识及宣传活动情况。进一步加强网点环境卫生管理,完善各类网点服务标识,严格做好卫生秩序管理,通过设立户外劳动服务站,为广大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工作成果,积极参与文明共建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推进文明单位常态长效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本行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坚持把助力乡村振兴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长期重要工作,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好,矢志不移、实干为要,以实际行动彰显地方性银行的社会责任。
关岭农商银行
202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