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返回
打印 关闭

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优金融好网民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7

金融安全防范知识?(一)

    一、个人贷款

    1.清清楚楚贷款,明明白白消费

    2.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

    3.珍惜个人信用记录,合理使用个人贷款

    二、信用卡

    1.安全用卡,理性消费,精明理财,美好生活

    2.个人信用要珍惜,避免套现和逾期

    3.信用卡不是摇钱树,刷卡消费要适度

    三、借记卡

    1.安全用卡不转借,支付密码勿外泄

    2.账务变动需留意,刷卡金额要核对

    3.注意信息保护,维护用卡安全

  四、防银行卡被盗

  原始密码要更新,密码使用要当心

    卡证分离牢记心,保你日常少烦心

关健词:定制余额变动提醒短信

  1、使用ATM机时,要留意身边是否有陌生人偷窥密码或离自己距离太近,必要时可提醒他人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

  2、不要转移注意力捡东西或向别处张望;

  3、不要轻易接受“热心人”的帮助,被人转移注意力;

  4、用手或身体挡住插卡口,防范不法分子调包;

  5、提高安全用卡意识,对ATM机上张贴的各类通知、ATM机的改动、卡被吞吃等情况提高警惕。如果不放心,请直接拨打客户服务热线(96688),或者到银行柜台询问,不能拨打张贴通知上面所留的电话;

  五、防电信诈骗

  说你中大奖,让你先汇所得税

  发你汇款号,浑水摸鱼让你汇

  自称公检法,口气凶得吓煞人

  说你洗黑钱,威逼利诱掌控你

  让你转资金,转到安全账号里

  告你有退税,贪图小利就上钩

  说你卡透支,或者讲你卡过期

    凡此诈骗术,不理不睬能防骗

关键词:不相信不回应不泄露

  1、不相信。要熟悉各家银行的客服中心电话,不要相信其它电话发来的“风险提示”,以防上当受骗;

  2、不回应。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予以理睬回应,应直接致电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询问;

  3、不泄露。在接到可疑电话或者短信时注意保护身份资料、账户信息;

  4、不转账。千万不可按照陌生电话的“指导”进行ATM或网上银行操作。

  六、防网络诈骗

  QQ好友来借钱,电话核实很关键

  虚拟购物陷阱多,冒牌链接诳你钱

    网络中奖不可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关健词:发现异动及时查询

  1、切勿回复来历不明要求索取个人资料的电子邮件,不要向不请自来的电话营销人员透露任何个人资料;

  2、切勿点击电子邮件中的可疑链接,不要在可疑邮件的任何链接页面上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

  3、通过银行网页联接或直接登录熟悉及信任的公司网页进行网上交易;

  4、确保电脑安全,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

  5、及时核对账单、信用卡和银行结算单。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立即拨打发卡银行客服务热线进行查询;

  6、不在公共网吧使用电子银行。

金融安全防范知识?(二)

    一、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个人账户信息、个人信用信息、个人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以及金融机构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个人金融信息泄露方式大揭秘

    身份证复印件被盗用。

    填写调查问卷时泄露真实信息。

    生活缴费单据信息泄露。

    朋友圈共享位置,暴露个人消费习惯、行程、登机牌、火车票等信息。

    病毒APP后台窃取信息。

    旧手机信息泄露。

    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小妙招

    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

    不向他人随意透露银行卡号、账户密码、有效期、安全码、身份证号、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留意相关授权权限,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条款,审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搜集或非法使用。

    不随意丢弃业务单据、ATM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二、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金融知识普及月海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