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23年度 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赤水农信联社 发布时间:2024-05-21

关于本报告

报告时间: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报告周期:年度报告

编制单位: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报告范围:本报告以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主体

数据说明:本报告数据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主。数据主要来自内部文件和相关统计。如无特别说明,报告中涉及货币金额均以人民币列示。

编制依据: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0227—2021)《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指代说明:为便于表达,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本报告中简称“省联社”,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本报告中简称“联社”。

发布形式:本报告采用网络电子版形式,发布于“https://www.gznxbank.com/html/2280000/index.html”、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联系方式: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址: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人民北路口,邮编:564700,电话:0851-22824025

目录

一、年度概况

二、 绿色金融治理结构

三、绿色金融政策制度

(一)持续完善相关政策

(二)优化信贷审批流程

(三)丰富绿色产品体系

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五、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六、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面临的环境相关风险

(二)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机遇

七、自身运营的环境影响

八、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九、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十、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度概况

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是经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决定,于2004年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并于2005年1月13日挂牌开业,实现了全市农村信用社以市(县)为单位统一法人,逐步建立了股份合作制,步入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发展之路。截止2023年末,我社现有营业机构27个,其中营业部和信用社17个、分社9个(定时服务分社3个),村村通服务点113个,离行式自助银行11个,在全市安装ATM等自助机具78台,覆盖全辖所有乡镇。截至12月末,全社员工263人。主要从事经营存款、贷款、国内结算业务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等。

联社坚持优先为绿色信贷安排额度,提供优惠利率定价、灵活还款方式和便捷办贷通道,同时持续推进绿色运营,推行无纸化办公,坚持低碳办公,践行环保理念。联社作为赤水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之一,率先探索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对外披露自身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等的环境影响,不断完善并提升自身气候与环境风险管控水平,加速绿色化进程,助推低碳目标的实现。

2023年度,联社结合本地区产业布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禀赋特征,围绕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深入挖掘绿色金融发展潜力,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工作,支持县域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截止2023年年末,联社绿色信贷余额0.86亿元。

  • 绿色金融治理结构
  • 在理事会层面,一是将绿色金融融入到联社的发展愿景、发展战略、信贷文化、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等环节,建立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二是将绿色金融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中,全面监督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三是设立理事会领导下的绿色信贷委员会,建立绿色普惠金融“一把手”负总责,负责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定联社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联社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 在高管层层面,一是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提升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健全产品、场景及优惠政策引导绿色行为。积极推出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信贷产品;推动绿色智慧支付体系发展,推动新兴支付方式下乡进村,进一步引导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乡村下沉。推广“黔农e付”商户9000余户。推动建设智慧停车场、超市、医院等便民支付应用场景22个,构建覆盖完善、便捷、安全的普惠支付结算体系;探索“生态账户”积分转化为黔农云积分,实施便民支付应用场景建设的绿色化升级,激励引导客户实施更多绿色行为。
  • 在业务部门层面,一是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事业部,加强对营业机构的业务指导,做好绿色普惠项目服务工作。二是完成2022年度信息披露。在省联社统筹下,完成2022年度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三是绿色数据治理。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分对公贷款、个人贷款对联社存量贷款开展绿色数据治理,迅速提高联社绿色贷款占比。四是聚焦赤水绿色产业,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功能,有力促进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23年我社公益林林权抵押贷款授信并用信29万元。制定《联社机关厉行节约打造绿色银行工作措施》推动联社机关勤俭办社、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乱列滥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做到各项支出精打细算,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引导联社干部员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良好风尚和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绿色金融政策制度

(一)持续完善相关政策

制定《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普惠银行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推进业务结构绿色化转型树立“低碳信贷”战略性思维,将“碳中和”元素全面融入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与碳金融发展相匹配的环境风险管控能力、碳金融业务创新与转型支持能力、绿色投融资的对接与资源供给能力,更好的促进我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25年绿色普惠信贷余额达到3亿元以上。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赤水市绿色资源资本化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二)丰富绿色产品体系

1.通过改进传统产品,创新绿色企业专属产品,不断丰富联社绿色产品体系,联社先后创设和完善《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竹链贷贷款管理办法》《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丹青碳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竹都·民宿产业贷贷款管理办法(暂行)》等贷款管理办法大力支持,赤水市绿色产业发展,更好地解决了绿色企业和绿色产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联社出台《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整村授信业务管理办法(暂行)》,对有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的对象赋予绿色金融属性,增加授信额度户数1844户,增加授信金额1466万元。

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2023年度,赤水农信联社切实围绕普惠金融传统特色优势,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按照顶层设计与局部先行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行发力的思路,围绕标准、制度、业务、产品、系统等打出“组合拳”,绿色普惠金融架构体系逐步形成。

2023年绿色贷款投放情况概览(人行口径)

指标名称

指标值

单位

绿色贷款余额

0.86

亿元

绿色贷款占比

1.34

%

绿色贷款客户数量

52

五、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联社对于环境保护不达标、有潜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在整改完成前,严禁新增授信,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处置方案逐步压缩退出。同时,联社在进行贷后检查时,密切关注项目实际环境效益是否与项目报告存在较大偏差等风险问题。截至2023年末,联社环境、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贷款余额为零。

  •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面临的环境相关风险

随时间发展,各个机构对由于环境影响和气候变化所带来风险的认识程度日益提升,社会大众越发关注气候和环境风险带来的潜在风险。环境相关风险可能导致联社的运营成本提升,收入下降,信贷风险进一步上升。潜在的声誉损害、法律制裁或业务连续性中断都会给联社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但同时,也会为联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降低联社的运营成本,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新产品需求,获得政策支持以更好推动绿色金融转型。

与气候和环境直接相关的风险可分为短期风险(如极端天气事件的急性破坏)或中长期风险(如长年累进的气候变化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逐渐丧失);另一种是在向低碳和更循环的经济转型调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如由气候和环境政策、技术、投资者和公众情绪变化引起的风险,特别是可能会影响到某些碳密集型行业企业的资产价值。此外,伴随与气候和环保相关的法律案件的出现,当事人可能要求企业和银行赔偿损失,使得银行可能存在“负债风险”。

(二)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机遇

2023年度,省市县出台绿色相关政策,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做大联社绿色金融总量、提升联社绿色金融发展质量。

根据《省金融业态发展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管理细则》《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普惠信贷管理指引》《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普惠信贷操作手册》《赤水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赤水农信围绕开展“绿色普惠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围绕低碳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为主题,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依托赤水绿色资源禀赋,围绕旅游产业、竹产业、白酒制造产业,充分挖掘赤水绿色生态优势,精准抓住绿色农业生产经营链条,深挖绿色元素,充分发挥服务触角灵活的优势,打造绿色普惠金融示范产业,做好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提供。

七、自身运营的环境影响

联社秉承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从员工行为规范、办公能源耗费等多个方面推进联社的绿色运营。将绿色理念植入企业文化、融入联社发展战略,加强员工绿色意识教育,让绿色价值观成为赤水农信联社广大干部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全面推动“绿色办公”新模式,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引导全体干部员工树立节能降耗的意识,加强用水、用电、用纸及办公耗材的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切实降低能耗,使全体员工逐步形成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全面加快推动绿色普惠银行建设落地。

八、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2023年,联社制定了《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23年统计工作现场检查方案》《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统计管理办法》,抓好数据治理、统计资料和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九、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

根据《省林业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印发贵州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将赤水市作为贵州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单位。针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我社研发了《赤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授信。

通过多次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和多层次宣传,在白云乡平滩村完成首笔10万元个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用于发展林下养猪,解决了发展产业资金缺口问题。

产品特点

一是额度大。公益林补偿标准仅为16元/亩,为了让林农以最小公益林面积撬动最大贷款资金,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额度不低于上年度补偿资金收入的15倍。二是利率低。运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年利率不高于5.5%。三是方式活。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个人或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质押贷款,其中:借款人为个人的可将自有或取得他人授权的他人所有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给金融机构,进行质押贷款;借款人为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进行质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

十、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生态账户优化运用。优化生态账户指标体系、系统建设、百姓体验等,拓展生态账户应用场景,打造生态账户专项贷信贷场景运用统一品牌,提升城乡居民和企业享有生态账户、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惠的幸福感,推动经济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助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深化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绿色普惠信用户、组、村评价标准,推进生态账户与农村信用工程有机融合,由“点”及“面”推动农信特有的绿色信用体系建设,搭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可负担、可持续的常态化载体。

(三)强化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聚焦普惠群体绿色融资需求,构建普适性产品和个性化产品并重的绿色普惠信贷产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农业绿色发展、林下经济、乡村休闲旅游等重点支持产业,开发绿色普惠金融基础产品。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