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结穷亲 扶贫拔穷根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何况地处深山。然而,家住长期镇共和村双旗组的曾令华,因为精准扶贫,与赤水联社长期信用社的员工“结了亲”。
7月19日,烈日当空,范秀贵来到曾令华家时,已经汗流浃背,“老曾两父子现在一个月有好多工资?这两天下大雨,房子漏雨不,要注意到哦?”刚落座,范秀贵就与曾令华的爱人马大姐聊了起来。
“还可以,一个月发得到两、三千块钱。”“房子不漏水,我都注意到的。”
自从与曾令华家结成帮扶对子后,长期信用社的帮扶人员记不清上门来了多少次。“经常都来,还送米、送油。”马大姐说。谈到信用社对他家的帮扶,泪浅的马大姐几近哽咽。
曾令华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民,每年守着自己的三分“薄田”,“看天吃饭”。2016年,曾令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久,长期信用社老员工曾令高成为曾令华的第一任帮扶干部。那时,曾令华家住在双旗组最偏远的“梁子”上,公路也没有通,吃水要到几公里的地方挑。曾令高经常上门访贫问苦,了解到曾令华家吃水困难,曾令高就反复协调村委,帮助曾令华建起了蓄水池,不久,曾令华家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辛苦一年,半年吃完。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摆脱不了贫困,曾令高认识到,要让曾令华一家改变贫困面貌,就要改变这种“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搬出大山,于是他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帮忙寻找就业机会。在曾令高的积极努力下,2017年,曾令华一家搬进了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走出了世代居住的深山。如今,曾令华和儿子都在凤凰湿地公园打工,父子俩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信用社的员工来了又走,曾令华的帮扶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帮扶工作一棒接一棒。2019年,范秀贵到长期信用社工作,成为曾令华新一任帮扶干部。
脱贫不脱政策,换人不换责任。范秀贵牢记自己的帮扶责任,经常上门了解曾令华家的生活情况,今年,镇里面鼓励农户养殖生猪,还专门出台了生猪补贴政策,了解到这一好政策后,帮扶干部范秀贵赶紧把这个利好政策告诉了曾令华,动员其爱人马大姐在老家喂养生猪,“这两年猪肉贵,养猪划算,政府还有补贴,买猪儿的本钱都省了。”在范秀贵的动员下,马大姐买了两头猪来养起,政府1600元的补贴也很快兑现。
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说:“将人民放在心中,把群众当家人、视民生为家事,一村一寨走、一家一户访,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帮助解决了许多操心事、揪心事。”这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了撕掉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同他们抒写一段段深情的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