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联社四举措推进“党建+信用工程”
今年以来,赤水联社以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目标,积极探索“党建+信用工程”新模式,树立“身入而心至,知难而治本”的服务理念,夯实发展根基,以四项举措推进信用工程提档升级。
硬碰硬与实打实。自《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和管理办法》下发后,赤水联社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督查督办工作专班,打破陈规,统一拟定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所需的所有模板,力求全面推进信用工程。积极对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赤水市农村作用工程建设三年规划(2020-2022年)》,调整充实了全市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赤水落地开花。
有响动与有行动。按照赤水市信用工程建设三年规划,赤水联社迅速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三年规划”,强化考核,分步实施。一是明确信用乡创建目标,信用工程建设督查督办工作专班每周深入基层开展督导不少于1次,将创建工作成效纳入效能质询,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态势。二是打造党员样板信用村,各乡镇选择1个由党员包保的行政村,打造信用样板,总结经验和做法,在其他行政村推广,实现以点带面。三是打造信用乡镇标杆,选择以大同镇为全市信用工程建设的样板,第六党支部与大同镇民族村党支部建立共建机制,通过支部共建的方式,推动民族村信用工程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
后推前与点对点。以问题为导向,机关党支部与网点党支部实行联学联建,实现后台推动前台。一是业务条线部门深入基层开展点对点业务培训,对信用工程升级验收标准、信用工程系统操作等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二是支部设置业务骨干辅导岗,负责收集支部内各社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向部门反馈,快速解决信用工程系统运行的各种问题。三是采取按日通报、按旬督导、按月质询、随时抽查方式,加快信息采集工作,防止闭门造车、弄虚作假。
面对面与背靠背。一是以面对面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逐户开展建档评级,确保资信信息真实、完整。二是以背靠背的方式开展评议,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关键人”的作用,甄别农户基本情况,筛选“白名单”,把好关口,防控风险,弥补“面对面”获取信息的局限性。截至7月30日,完成农户走访、信息采集5230户,授信金额45178.08万元,用信金额5011.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