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要驻身 更贵在驻心
驻村要驻身,更贵在驻心,这是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最大的感悟。只有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联系,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推动经济发展的“管道”作用。
一、驻村帮扶,贵在接触倾听
刚到龙源村时,群众对我有抵触情绪,认为我是“镀金”走过场的,更谈不上支持工作。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我主动村民会议和活动,慢慢地和不少村民熟了,渐渐地变得无话不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都认真倾听,仔细记录,群众看我如此用心,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并认可了我。
我发现,多数群众不是为了钱和物,只是想和我说说心理话,也不全是家庭琐事,比如农村低保评审和贫困户进退等,他们都会积极建言献策。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一步步掌握了村情,只要是群众的事,我都不遗余力地帮忙,虚心采纳群众意见,用心倾听百姓呼声和,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二、驻村帮扶,贵在为民办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群众是最讲究实惠的,如果驻村工作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龙源村处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是经济发展的短板。我积极奔走,协调各方,在全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帮助下,2019年,龙源村终于在半岩上打通了“天路”,实现了组组通“活路”的愿望。在多年来红粱种植的良好基础上,我发现种植红粱是“开对了药方抓对了药”。今年,龙源村启动了1500亩红高粱基地建设、500亩土地整治项目,进一步把产业做大做强,维护好,发展好。同时,考虑到村子水好、土好、环境好的先天条件,我们组织村民进一步管护好500亩砂糖桔,新增稻田养鱼30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单一化、同质化。
三、驻村帮扶,贵在建强组织
“送钱送物,不如建好支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道出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银行人向村官的身份转变,与群众、村委班子打成一片;另一方面,落实支部书记抓党建责任,从“三会一课”入手,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扬正气、树新风,说真话、办实事,传达从严管理党员的明确信号,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
我带领支部研究制定了《龙源村规章制度汇编》、《党建规范化指导手册》等制度,包括理论学习、决策议事、党务村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注重简单有效管用,语言通俗易懂,并将有关办事流程制成图表,实现了制度上墙、管人管事,逐步解决了办事无规可依问题。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凝聚力量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精心帮扶引领促转变。如今,组织强了,环境美了,路子对了,群众腰包鼓了,百姓精神富了。我相信,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茅台农商银行/佘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