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余庆农商银行 发布时间:2025-04-30

 

      报告年度:2024年度

      编写单位: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5年4月7日

      一、基本信息

      法定名称: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性质: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27697827.00元

      法定代表人:冯正武

      联系地址:贵州省余庆县子营街道中华中路282号

      联系电话:0851—24621728

      邮政编码:564499

      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批准,于2016年11月29日挂牌成立。目前有8个管理部门、18个营业机构,服务范围覆盖县域所有乡镇,主要办理存款、贷款及国内结算业务等。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一)关键绩效

      截止2024年12月末,余庆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595376.76万元,绿色贷款余额7114万元,较年初增加2439万元,增速52.17%,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19%,主要投向生态环境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

      本行近三年未投放“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等行业信贷资金。煤炭贷款余额0万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0万元,均无相关贷款,截止2024年12月末,无新增煤炭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

      (二)战略与规划

      余庆农商银行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结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2021-2025年)》(黔农信办发〔2021〕318号)相关工作要求,下发了《贵州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战略规划(2023-2025年)》,将“绿色金融”列入我行“十四五”工作重点,确立了“绿色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绿色金融特色产品、金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绿色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全面形成绿色低碳文化”的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工作目标。通过在信贷方面支持绿色金融,从根本和源头上作出部署,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导全行牢固树立绿色、低碳金融理念,坚持将信贷资金积极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新型农村经济主体的绿色产业领域,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转型。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一)董事会层面

      余庆农商银行董事会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明确由董事会负责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定我行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评估本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本行绿色信贷业务负最终责任,对当年绿色信贷发展情况进行信息披露。

      (二)高级管理层层面

      经营层在董事会授权下,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制定余庆农商银行绿色信贷目标任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机制和流程,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

      (三)专业部门层面

      余庆农商银行根据业务流程及部门职责,明确业务发展部作为全行绿色金融的营销推动和管理牵头部门,负责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工作,包括绿色金融的战略规划、业务推动、目标考核、产品创新等;辖内13个信贷业务分支机构为绿色信贷项目授信、尽职调查以及实施部门。

      目前基本形成统一协调、责权清晰的组织构架。建立了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要求各绿色金融支行对节能减排项目在审批效率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切实为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需求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严格信贷行业准入,强化源头控制,对不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行业、客户以及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一律执行“一票否决制”,为本行业务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一)建立健全内部环境政策制度

      为有效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余庆农商银行设置了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事业部设在我行营业部,为本行绿色信贷专营支行,开辟独立的绿色信贷审批通道,设置专门的绿色信贷审批岗位,成立专门的绿色授信审查委员会,制定了《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指引(暂行)》。同时对全行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不符合绿色金融要求的制度条款进行了修订,如修订了《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在资格准入中明确规定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是申贷主体的基本条件;严禁对未获得环保批准的建设项目发放授信”等内容,切实将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融入到全行信贷政策、信贷指引中,充分体现了余庆农商银行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

      (二)贯彻落实外部环境政策制度

      2024年,余庆农商银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通知(黔党发〔2019〕19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21〕39号)《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行<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21〕119号)《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15号)《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印发〈贵州省绿色低碳领域融资再贷款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贵银发〔2022〕30号)《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15号)《省金融业态发展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管理细则》(黔金监发〔2022〕14号)等文件精神,以“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地方发展”为己任,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突出“绿色”发展导向,持续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强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支持,加大对生态保护、生态修复领域的扶持,切实履行节能减排,全力支持长江经济带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一)环境风险管理流程

      余庆农商银行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严把关口,始终把业务审查审批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要求,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守牢环境风险管理底线。

      在识别和评估环境相关风险的流程上,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明确风险偏好,进行环境风险管理,余庆农商银行制定了《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坚持“稳健、监控”风险偏好,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及监管政策,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操作,以行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标准为信贷准入、用信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加强信贷业务环境风险管理。

      在管理和控制环境相关风险的流程上,通过制定信贷操作流程,明确规范信贷准入,制定了《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在资格准入中明确规定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是申贷主体的基本条件;严禁对未获得环保批准的建设项目发放授信,从制度端进一步加强了环境风险管理。

      (二)环境因素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从风险角度看,环境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类,并将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授信客户的影响,进一步传导引发我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具体如:因环保政策日趋严格、高能耗的煤电行业等客户财务指标恶化,影响还款能力,进而导致我行信用风险;极端天气导致数据中心、机房受损,导致我行营运中断,产生操作风险;授信客户因环保污染事件等遭受处罚,造成我行声誉风险;如我行未能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从机遇方面看,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产业、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新能源、绿色环保等行业将获得极大发展,以资金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气候转型类产品、节能清洁类产品、绿色环保类产品等,有利于我行继续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功能,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业务和机会。通过提前研究和布局,积极支持上述行业发展,是我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机遇。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环境指标

      指标单位

      2024

      经营活动产生的直接自然资源消耗

      液化石油气

      千克

      690

      公车用汽油

      

      13198

      公车用柴油

      

      0

      经营活动产生的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外购电力

      千瓦时

      1445376

      办公用水消耗

      

      3638

      办公用纸消耗量

      

      535000

       

      (二)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人均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人)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30.75

      0.16

      其中:汽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8.71

      ——

           柴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0

      ——

           液化石油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04

      ——

      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761.86

      4.05

      其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761.86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

      792.61

      4.21

      注释: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二);人均排放量测算以余庆农商银行正式编制员工为基准。

      (三)经营中采取的环保措施

      余庆农商银行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遵守国家及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绿色采购理念,提升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项绿色办公措施,助力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一是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优化了公车使用,严控公务车排量,减少公车的使用频率,降低对能源资源消耗,合理使用资源,倡导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消耗、节电节水节能、绿色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二是定期检查办公场所水、电的设备陈旧情况,并设有专人负责各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减少对水、电资源的消耗;三是设有专用视频会议室,利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出差旅行;四是按照环境保护的原则,实施绿色办公,柜面逐步实施无纸化办公;五是金融业务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化,2024年“黔农云”APP注册客户增长6.06%、达14.42万户;线上贷款户数增长9.47%、达3.38万户,线上贷款余额增加17469.38万元、达25.07亿元;开通手机号码支付1.4196万户,较年初新增73户;黔农云线上年度活跃客户数8.82万户,较年初增加0.75万户,黔农云线上活跃客户覆盖率45.91%。

      报告期内,我行从节约水电、纸张、拓展绿色项目等方面,努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促进低碳发展,减少碳排放,强化碳足迹管理,形成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四)经营活动温室气体统计口径与测算方法

      我行基于2024年经营活动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对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排量进行测算。测算依据为《绿色信贷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基本公式如下:

       

      注:该公式为基本公式,二氧化碳排放应按照具体能源消费品种分别计算。

      CO2: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

      Ei:项目某能源消费品种的使用量,单位:吨(或万千瓦时或立方米等);

      αi:项目消费能源品种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千克(或立方米)。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整体投融资情况及其环境影响

      本报告遵循“能披尽披”原则,对符合《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全部融资业务进行了碳核算。

      2024年投融资活动碳排放量

      行业类别(一级行业代码及类别)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吨)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占比

      A农、林、牧、渔业

      753.85

      6.64%

      C 制造业

      910.87

      8.02%

      E建筑业

      350.71

      3.09%

      F批发和零售业

      562.46

      4.95%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81.82

      9.53%

      H住宿和餐饮业

      39.97

      0.35%

      K房地产业

      83.99

      0.74%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839.57

      16.20%

      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577.66

      5.09%

      P教育

      1851.2

      16.30%

      Q卫生和社会工作

      2966.24

      26.13%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35.62

      2.96%

      总计

      11353.96

      100%

      注释:①数据来源:主要企业/项目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比得到;

      ②碳排放核算方法主要依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和其规范性引用文件;

      ③项目融资业务:报告期内,运行时间不足30天的项目碳排放未纳入核算;

      ④非项目融资业务:存续期不足30天或月均融资额少于500万元的融资主体的碳排放未纳入核算;

      ⑤我行不存在境外项目和境外融资主体。

      报告期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汇总表

      类别

      二氧化碳当量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所报告部分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

      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11353.96

      100%

      非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0

      0%

      注释:本报告遵循“能披尽披”原则,对符合《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全部融资业务进行了碳核算。其中,项目融资业务共【45】笔,该类型业务碳核算45笔,占比【100】%。非项目融资业务共【140】笔,月均融资额大于500万元且符合大型、中型企业标准的共0笔,该类型业务碳核算占比【0】%。

      碳减排核算的报告期为2024年,基期为2023年。其中,项目融资业务的分类符合《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共10笔,由于缺少适用的评估方法未纳入碳减排核算边界。非项目融资业务报告期内与基期相比未产生碳减排量。

      (二)绿色信贷及其环境影响

      截至2024年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0.7114亿元,主要投向生态环境产业余额3338万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3776万元。

      2024年度绿色信贷情况概览

      指标

      数额

      单位

      信贷余额

      59.54

      亿元

      绿色信贷余额

      0.7114

      亿元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比

      1.19

      %

      较年初增加额

      0.2439

      亿元

      较年初增幅

      52.17

      %

      绿色客户数量

      9

      

       对公表内信贷余额

      13.4444

      亿元

       对公表内绿色信贷余额

      0.7114

      亿元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对公表内信贷余额占比

      5.29

      %

      较年初增加额

      0.2489

      亿元

      较年初增幅

      53.82

      %

      对公绿色客户数量

      9

      

      (三)环境风险对投融资影响的测算与表达

      我行采用的环境影响测算方法来源于《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其中企业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别得到。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排放量是按照GB/T 32150及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的要求,核算其报告期内的排放量。我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排放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投资> V总投资时,= 1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V融资> V收入时,= 1

       

      R碳排放——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n碳排放——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N——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减排量参照GB/T 28750、GB/T 32045、GB/T 33760、GB/T 13234的要求,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核算其报告期内的碳减排量。我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减排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当 >时,= 1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当>时,= 1

       

      R碳减排——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n碳减排——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N——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八、绿色金融创新做法及成果奖项

      (一)生态环保典型案例

      贵州省余庆县凤香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12月21日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余庆农商银行先后累计为该公司提供信贷资金支持4599万元。

      该公司生产加工的翠芽、毛峰、珠型绿茶、红茶等产品均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标准,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并于2014年通过欧盟463项农残标准检测,加入贵茶联盟,成为“贵茶集团欧盟出口专属基地”,是余庆唯一一家获得《绿色有机证》、NEPCon认证的茶业生产企业,茶叶远销欧盟、俄罗斯、泰国等地区。

      该公司目前自有茶叶基地已经达到4000余亩, 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600余户农户种植茶叶达10000余亩,余庆县松烟镇全镇茶叶种植面积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从1997年的294亩增至现今17000亩,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余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其创建的茶文体旅融合绿色产业园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全国绿色食品(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全省生态体育公园、全国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二)创新研究及成果

      余庆农商银行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乡村振兴,从支持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入手,由县农业农村局、余庆农商银行、保险公司、第三方监管公司等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利用“互联网+绿色金融工具”,搭建云上畜牧平台,创新了“智慧畜牧”生物活体抵押贷款信贷产品,对县域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和环保政策的贷款主体发放生物活体抵押贷款,积极引导、推动客户不断改善环境表现,着力推动我县畜牧业向着绿色、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我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三)未来展望

      余庆农商银行将在全行全面渗透绿色意识、将绿色转型、低碳发展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加强全体员工绿色意识,继续推动无纸化办公的开展,减少纸张等办公耗材的使用,鼓励绿色出行,积极收集及监测自身碳排放数据,将环保理念植入企业文化体系。

      同时将继续支持地方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生态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围绕2024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中余庆县小叶苦丁茶产品研发中心项目、余庆县中国小叶苦丁茶全产业链项目、余庆县敖溪镇花椒产业园(一期)项目、余庆县国家储备林(三期)建设项目等地方产业发展规划持续跟进服务,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九、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余庆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加快推进各项数字化转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金融业务数字化程度有效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互联网线上平台建设。加大对贵州农信黔农云平台的推广运用,通过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生活缴费等核心业务的全流程电子化办理。二是线上贷款业务稳步推进。打通黔农e贷线上贷款渠道,创新推出“便民快贷”“黔农快贷”“黔农烟商贷”“新市民快贷”“黔农·乡情贷”“易贷通”等线上贷款产品,进一步满足辖内客户金融便捷服务需求,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客户线上用信、线上还款自主操作。

      (二)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改善。在经营管理方面,在省联社统筹下,积极推进内部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对业务、财务、人力、物资等资源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我行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引入柜面业务新核心系统(CSIP)、大零售信贷系统,实现柜面业务、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改善。二是引入客户经理绩效管理系统,赋能自动化业绩考核能力,通过客观展示客户经理业绩情况,对客户经理形成正向激励作用,完成我行从任务分解、指标配置、结果计价的闭环管理,不断降低在业绩考核管理中的经营成本,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引入智慧办公平台(OA),增强办公协同能力、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同时,内部决策执行工作效率逐步提升。

      (三)数据管理整合运用能力逐步向好。在数据管理方面,我行建立了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一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形成了内部网络传输机制,防范了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的风险。二是我行协调联动农业农村、公积金、村支两委,大力开展数据安全整合运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行为和偏好进行深度分析,进一步丰富客户评级授信数据来源,精准推送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三是引入行社数仓自助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强化数据管理运用的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加精准、实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四)科技建设便民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余庆农商银行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实力。一是丰富营业大厅金融电子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自助机具布置,充分运用科技便民电子机具,为客户提升金融业务服务能力。在辖内安装存取款一体机、智慧柜员机、移动展业机具等,实现金融业务自助办、特殊业务上门办。二是丰富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偏远地区黔农村村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提供集金融、物流、电商、民生、政务、社保卡等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

      (五)风险防范措施有力推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余庆农商银行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监控机制,及时运用《风险预警监测系统》,通过识别、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不断完善多层、多维度的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水平。同时,我行还加强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运营风险,保障了我行业务的稳健发展。

      十、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

      (一)工作机制方面

      余庆农商银行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一是设立了由董事会专门负责的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委员会,负责推行节约、环保、低碳的绿色金融理念,审定经营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监督、评估我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执行情况。二是在经营层设立了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执行经绿色金融委员会批准的绿色金融战略,制定绿色金融目标、建立绿色信贷管理机制和流程,开展绿色金融工作考核评价,并向绿色金融委员会报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执行情况。三是确立本行业务发展部为绿色金融事业部,在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全行绿色金融工作日常管理、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以及指导、评估,监督各支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工作。四是明确总行营业部为本行绿色信贷专营支行,负责配合绿色金融事业部开展重点绿色项目对接,做好绿色项目的服务工作。各支行为本行绿色信贷营销支行,负责绿色信贷营销、尽职调查、项目上报等工作。五是建立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绿色金融事业部对节能减排项目在审批效率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切实为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需求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转型发展。

      (二)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下发了《贵州余庆农商银行绿色金融战略规划(2023-2025年)》,将绿色金融工作列入全我行“十四五”工作重点,在“十四五”期间,坚持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多方协同和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大生态”战略行动为引领,围绕“业务结构绿色化转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五专’机制建设”“气候、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绿色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五条主线,加快绿色金融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成为全县绿色金融服务标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自身运营绿色转型发展。二是年初明确了2024年全力支持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不向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发放贷款,着力压缩和清退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客户贷款,保证全年无新增“两高一剩”行业客户的工作目标。

      同时重新修订了《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引导全行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促进我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坚持将信贷资金积极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新型农村经济主体的绿色领域,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转型。组织各部门对全行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不符合绿色金融要求的条款进行修订,切实将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融入到全行信贷政策、信贷文件,充分体现我行绿色金融要求。

      下发《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明确2024年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保证绿色贷款稳步增长。

      (三)绿色普惠信贷落地方面

      截止2024年12月31日,我行绿色贷款余额7114万元,较年初增加2439万元,增速为52.17%,暂无不良贷款。

      其中按贷款用途划分:生态环境产业余额3338万元,较年初增加429万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3776万元,较年初增加2010万元;

      按贷款承贷主体划分:单位贷款余7114万元,较年初增加2489万元,个人贷款余额0万元,较年初减少50万元;

      按所属行业划分: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919万元,较年初减少10万元;制造业贷款余额1129万元,较年初增加149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余额290万元,较年初无增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1476万元,较年初无增减;新增建筑业贷款余额2300万元。

      绿色贷款新增主要为建筑业贷款,主要涉及的是余庆县诚信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用于余庆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贷款2300万元,该公司为国有企业,贷款主要用于余庆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主要是建设停车场及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以及运营活动。新增绿色贷款均主要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生活。

      十一、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在数据梳理和校验方面,余庆农商银行建立了绿色信贷数据全流程管理机制,数据由营业机构提交、本行业务发展部录入、本行财务统计部审核、省联社业务发展部复核。在每季度绿色信贷报表报送前,会对数据进行再次审核确认,确保数据质量,保证我行绿色贷款业务数据和记录过程的可核查、可追溯。

      在管理制度方面,余庆农商银行已建立统计管理和统计考评制度体系,并将绿色统计纳入全行统计管理办法体系中,同时将绿色贷款统计工作考核纳入全行数据质量管理考核。全行绿色信贷数据管理及报送已明确归口部门和责任人。

      十二、其他环境相关信息

      (一)报告期间: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二)编制依据:

      本报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披露要求进行编制

      (三)报告类型:

      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四)报告范围:

      本报告披露范围包含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及分支机构,为便于表达,本报告中“贵州余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余庆农商银行”或“我行”表示。

      (五)参考文献: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JR/T 0044—2008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JR/T 0071—2012  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

      《ISO 17442— 1:2020  Financial services—Legal entity identifier (LEI) — Part1:Assignment》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04-25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 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2016-08-31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2〕4号),2012-02-24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2013-07-08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银监办发〔2014〕186号文印发) ,2014-06-27

      《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环发〔2011〕148号文印发),2011-12-22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2011-08-31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1 年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的通知》(贵银办发〔2021〕29号)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2021年度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实施方案》(黔农信办函〔2022〕28号)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15号)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关于印发〈贵州省绿色低碳领域融资再贷款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贵银发〔2022〕30号)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22〕15号)

      《省金融业态发展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管理细则》(黔金监发〔202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