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目录
报告编制说明……………………………………………………1
一、基本信息……………………………………………………2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3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5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6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7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10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13
八、绿色金融创新做法及成果奖项…………………………18
九、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十、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19
十、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20
报告编制说明
(一)报告时间范围
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报告发布周期
本报告为年度报告。
(三)报告组织范围
本报告覆盖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及所辖支行。
(四)报告采用称谓
在本报告中,“我行”“本行”指代“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五)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参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进行编制。
(六)报告披露原则
本报告秉承真实、及时、一致和连贯的原则,确保信息披露准确。
(七)报告数据说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为主,部分包括以前年度数据,主要来自内部文件和相关统计资料。除特别说明,本报告中所涉及币种均为人民币。
(八)报告发布形式
本报告以电子版形式发布。
- 基本信息
凤冈农商银行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全称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GuizhouFenggangRuralCommercialBankCo.,Ltd.),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327709528240X,法定代表人为吴光霞;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借记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凤冈农商银行是由凤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于2018年11月29日正式挂牌营业。是凤冈县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覆盖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和“三农”最贴心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119.90亿元,负债总额110.18亿元。辖内共设置11个职能部门、3个中心、24个营业机构,在岗员工264人。有ATM自助柜员机74台,“村村通”助农终端78台,覆盖全县所辖乡镇、村居。
- 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一)年度概况:
凤冈县境内无工无矿,为纯农业县,辖内绝大部分企业不存在环境污染严重情况。2024年,我行根据各级各部门文件精神,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切实履行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社会承诺。
截至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6.06%,涉农贷款实现了持续增长目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了“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目标。
(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凤冈农商银行作为绿色金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牢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坚持全行绿色金融战略服务于国家生态明文建设战略。近年来,在省联社的指导下,结合凤冈县域实际情况,坚持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积极投放到“三农”、社区、小微企业等绿色领域,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机构环境和社会表现,着力打造“绿色银行”。
一是全面深化绿色体系建设,将绿色金融纳入本行发展战略规划,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前提,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全面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绿色产业,引导信贷资金重点向绿色信贷领域倾斜,积极支持和发放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和其他绿色贷款,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全面做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落地,并做好绿色项目融资对接工作;四是全面培育行内绿色文化,开展行内绿金融培训指导,提高员工专业能力,组织绿色宣传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三)目标愿景
凤冈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将立足当前的良好基础,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把握绿色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带来的发展机会,服务落实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以更大的金融担当,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再上新台阶。
(四)政策
一是继续完善和修订绿色金融信贷制度。对现有信贷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不符合绿色信贷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切实将节能减排与社会责任融入到本行信贷政策和企业文化,充分体现绿色信贷要求;二是持续推进绿色信贷发展,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确保绿色贷款余额逐年提升。对不符合绿色信贷的行业实施严格的信贷审批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着力压降和清退不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客户贷款,确保不新增“两高一剩”行业客户;三是通过“绿色银行”的打造,进一步实现线上化办贷、无纸化办公,全行员工实现绿色出行,各项业务实现绿色运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为绿色金融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和全方位支持。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凤冈农商银行始终秉持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履行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业务部门结合实际初步制定、经经营层研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职责:
(一)本行董事会负责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定经营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监督、评估本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本行绿色金融工作负最终责任。
(二)经营层在董事会授权下,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制定本行绿色金融目标任务,建立机制和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每年度向董事会报告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三)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绿色信贷各项工作,业务发展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支行负责具体落实绿色信贷各项目标、政策等。稽核审计部负责对执行绿色信贷政策进行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
(四)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绿色金融、节能减排等相关工作。业务发展部为本行绿色信贷牵头部门,负责在经营层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的绿色信贷工作,并做好归口管理,及时向经营层、监事会、董事会、监管机构等报送相关情况;各支行主要负责绿色信贷项目营销、尽职调查、项目上报;落实绿色信贷项目授信条件、贷款发放等事宜;并依据总行相关规定负责绿色信贷其他工作。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一)外部政策制度
我行开展绿色金融工作主要依据银保监、人民银行的《关于支持绿色信贷产品和抵质押品创新的指导意见》(贵银发〔2018〕66号)、《关于推动传统金融工具绿色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贵银发〔2018〕73号)、《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贵银发〔2021〕102号)、《中国人民银行遵义市中心支行关于转发《贵州省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遵银发〔2018〕110号)作为指导和参考。
《黔农信办发〔2020〕452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管理指引》的通知》和《黔农信办发〔2021〕318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2021-2025年)的通知》制定我行绿色信贷制度、规划等。
(二)内部政策制度
我行开展绿色金融工作同时还依据《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信贷管理指引》的通知》(黔农信办发〔2020〕452号)和《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加强绿色金融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2021-2025年)的通知》(黔农信办发〔2021〕318号)等省联社有关文件精神作为指导,综合制定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严格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授信审批管理办法》的要求,将客户环境及社会风险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在客户选择、授信申请、授信审查和贷后监控时,高度关注客户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情况,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安全政策及信贷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停止贷款;对存量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和出现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逐步进行压缩退出。
(一)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
严把信贷准入关,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水泥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实行部门联动,协同把好准入关。对建设项目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一律不发放贷款;对已经环保部门批准的项目,贷款发放尤其是新增贷款应实行分期发放,即根据项目建设期、试生产期、验收期的不同情况,逐步发放;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即投入生产的项目,停止发放贷款,从而避免项目被停产或关停造成信贷风险。
(二)环境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是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统一,有效规避信贷风险。适时掌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调整信贷投放计划,增强政策的预见性。围绕政策调整,对已发放贷款的企业进行认真梳理。对已列入或即将列入关停的企业,一方面停止发放新增贷款;对已发放的贷款,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收回,避免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因企业关停倒闭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形成信贷风险。
二是严格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防范信贷风险。严格对企业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和信贷管理,严格落实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以及中国银监会《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加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监管与信贷管理,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联动,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
(三)环境因素产生的风险和机遇
环境因素对我行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金融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其中物理风险代表未能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问题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转型风险代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采取的有效政策及行动多带来的金融体系不适应性风险。具体为:
1.物理风险
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主要包括我行营业机构、办公场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短期影响。2.信贷支持项目对象因自然风险(包括突发事件和慢性污染)所导致财产损失或营运中断,可能进一步影响本行损益的长期影响。为此,我行将采取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保障办公场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业务连续性;同时在信贷审批流程中,将环境风险因素纳入考量。
2.转型风险
国家对银行出台环境相关标准和发布系列规章制度等,我行如不能及时把握政策导向进行业务转型就可能面临中长期的政策和法规风险;我行在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不能满足可持续投资领域投资者的需求,可能导致投资者质疑我行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进而进行撤资等。为此,我行需持续关注相关政策法规,并及时开展绿色金融与环境管理相关政策制定、业务推动、交流合作等。同时将绿色金融列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创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等。
3.发展机遇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我行未来将在日常工作运营中唱到环保节约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进而降低我行运营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我行在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时,将提升更多的新产品需求,同时引导和培育更加负责任的项目对象,进一步推进我行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由于本行以及信贷支持项目(借款人)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物、温室气体、资源浪费等,会对生物有机体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实际或潜在威胁。
(二)本行环保措施产生效果
我行积极贯彻国家低碳经济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并贯穿于业务发展各个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关注节能降排,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和绿色运营计划,提升节约理念;同时建立健全对能源消耗的统计制度,切实加强经营活动的消耗管理。具体措施为:1.总行及分支机构产生的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经所在物业单位统一收集后清运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所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网,由县政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2.加强财务预算和节能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活动用水、用电和用纸,较少废水、排放、废物排放,对经营活动产生的废纸、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行节约使用办公耗材、办公耗电、办公用纸、公务车耗油等,推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科学办公低碳转型。如:推广视频会议和钉钉会议,日常会议使用视频和钉钉占比率达70%以上;营业机构柜面逐步采用无纸化办公,现辖内24个营业机构均已全面使用“柜外清”设备,实现了大部分柜面交易无纸化,“柜外清”具有柜面交易确认、电子签名等交易互动功能,可根据客户需要选择是否为客户提供纸质业务回单,实现低碳环保;将移动展业办公电脑改为成本低廉、占用面积小的笔记本电脑等。
3.健康出行减少碳排放。一是对单位车辆进行严格管理,减少车辆数量和使用,对单位下乡车辆,要求集中出行降低资源浪费;二是对城区上班员工,鼓励步行上班,拼车出行。
4.严格客户准入。制定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调整信贷结构,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对高能耗、高污染及过剩产能项目限制支持,要求借款人节能减排,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效防控环境和社会风险。
5.加强绿色宣传。在行内,通过LED显示屏滚动宣传绿色金融标语,播放垃圾分类等主题宣传片,张贴绿色金融海报;并充分利用金融夜校及普惠金融大走访工作契机,在村组、校园、社区、企业中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知识讲解,大范围、多层面地开展绿色金融知识宣传。
(三)经营活动环境影响的计算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自然资源消耗
环境指标 |
指标单位 |
2024年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直接自然资源消耗 |
公车用汽油 |
升 |
15100 |
经营活动产生的间接自然资源消耗 |
外购电力 |
千瓦时 |
810000 |
办公用水消耗 |
吨 |
27900 |
|
办公用纸消耗量 |
张 |
590000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范围 |
温室气体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 |
人均排放量 (吨二氧化碳当量/人) |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
35.00 |
0.15 |
其中:汽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32.55 |
—— |
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
443.94 |
1.35 |
其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386.07 |
1.26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 |
478.94 |
1.32 |
范围3: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 |
30737.00 |
—— |
其中:贷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
30737.00 |
——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2+3) |
31215.94 |
—— |
注:
- 2024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一)、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二)和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三),统计对象为凤冈农商银行;
- 人均排放量测算以凤冈农商银行正式编制员工为基准;
- 贷款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详见本报告第七章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部分。
(四)经营活动温室气体统计口径与测算方法
我行基于2024年经营活动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对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减排量进行测算。测算依据为《绿色信贷节能减排量测算指引》,基本公式如下:
注:该公式为基本公式,二氧化碳排放应按照具体能源消费品种分别计算。 CO2:项目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 Ei:项目某能源消费品种的使用量,单位:吨(或万千瓦时或立方米等); αi:项目消费能源品种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千克(或立方米)。 |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本行投融资活动情况
截至2024年末,我行绿色贷款余额9743.88万元,较年初增加1553.11万元,主要增长行业为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通过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2024年度绿色信贷情况概览
指标 |
数额 |
单位 |
对公表内信贷余额 |
12.30 |
亿元 |
对公表内绿色信贷余额 |
0.92 |
亿元 |
其中:绿色信贷余额占比 |
7.45 |
% |
较年初增加额 |
0.10 |
亿元 |
较年初增幅 |
11.9 |
% |
对公绿色客户数量 |
9 |
户 |
(二)投融资环境影响
2024年,本行投融资活动碳排放量为31412.36吨,其
中制造业贷款碳排放量为24313.52吨,占全部碳排放量的77.40%。详情如下:
2024年投融资活动碳排放量
行业类别(一级行业代码及类别) |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吨) |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占比 |
C制造业 |
24313.52 |
77.40% |
E建筑业 |
29.06 |
0.09% |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029.39 |
16.01% |
H住宿和餐饮业 |
487.54 |
1.55% |
K房地产业 |
126.32 |
0.40% |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8.23 |
0.28% |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86.20 |
1.87% |
P教育 |
282.11 |
0.90% |
Q卫生和社会工作 |
469.98 |
1.50% |
总计 |
31412.36 |
100.00% |
注
- 数据来源:主要企业/项目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比得到;
- 碳排放核算方法主要依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和其规范性引用文件;
- 项目融资业务:报告期内,运行时间不足30天的项目碳排放未纳入核算;
- 非项目融资业务:存续期不足30天或月均融资额少于500万元的融资主体的碳排放未纳入核算。仅统计大型和中型企业的碳排放;
- 我行不存在境外项目和境外融资主体。
报告期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汇总表
类别 |
二氧化碳当量 |
所报告部分融资业务占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 |
(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 |
(%) |
|
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
9009.28 |
100 |
非项目融资业务碳排放量 |
22128.36 |
50 |
注:本报告遵循“能披尽披”原则,对符合《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全部融资业务进行了碳核算。其中,项目融资业务共36笔,该类型业务碳核算36笔,占比100.00%。非项目融资业务共2笔,存续期超过30天且月均融资额大于500万元且符合大型、中型企业标准的共1笔,该类型业务碳核算占比50%。
碳减排核算的报告期为2024年,基期为2023年。其中,项目融资业务的分类符合《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共22笔,缺少适用的评估方法未纳入碳减排核算边界。非项目融资业务报告期内与基期相比未产生碳减排量。
(三)环境风险对投融资影响的测算与表达
我行采用的环境影响测算方法来源于《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其中企业碳排放数据基于客户提供的碳排放数据或能耗数据计算得出,对于部分贷款企业/项目数据如客户无法提供,则主要根据企业/项目投入量/产出量等参数与同行业企业/项目类别得到。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排放量是按照GB/T32150及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等的要求,核算其报告期内的排放量。我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排放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当V投资>V总投资时,=1 |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式中: E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当V融资> V收入时,=1 |
R碳排放——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n碳排放——报告期内,纳入碳排放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N总——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
企业或项目本身的碳减排量参照GB/T28750、GB/T32045、GB/T33760、GB/T13234的要求,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核算其报告期内的碳减排量。我行支持企业或项目建设运营投放的信贷产生的碳减排量依据其对企业或项目的月均投资额与企业总资产或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分摊折算得到,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此式为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项目——报告期内,项目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投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项目的月均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V总投资——报告期内,项目的总投资额,单位为万元。 当>时,=1 |
此式为非项目融资业务的碳减排核算公式,式中: ER非项目业务——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对应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ER主体——报告期内,非项目融资业务相关融资主体的碳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V融资——报告期内,金融机构对融资主体的月均非项目融资额,单位为万元; V收入——报告期内,融资主体的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为万元。 当>时,=1 |
R碳减排——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占金融机构该类型融资业务的比例,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计算; n碳减排——报告期内,纳入碳减排量核算的融资业务的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N总——报告期内,不同类型融资业务的总笔数,按项目融资业务和非项目融资业务两种类型分别统计。 |
八、绿色金融创新及做法及成果奖项
作为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凤冈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努力创新。
一是在涉及贷款审批流程中,授信审批小组、授信审批委员会对绿色信贷审批进行流程简化优化,减少审批层级,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大力扶持茶业、蚕桑等农业生产经营,通过投放购买生产设备资金,帮助企业升级更加先进更加减排的生产设备,推动企业进一步节能减排。
三在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及优化贷款审批等基础上,将继续开发创新更多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合作,从全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当地绿色金融发展重点等方面,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覆盖范围,并持续下沉服务中心,深入到企业实地调研,结合绿色金融政策,不断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着力点,继续力争创新符合凤冈实际的绿色特色金融产品。
- 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情况
2024年,我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新发展理念,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贵州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及《省联社关于打造县域绿色普惠银行标杆支持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由高级管理层拟定,董事会审议决定通过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普惠金融2024-2026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以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为目标,稳步推进绿色普惠转型,计划到2026年末,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位于全省农信系统中上水平。重点围绕围绕绿色普惠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普惠运营标杆银行;围绕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打造绿色普惠标杆银行业务;围绕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普惠金融能力提升标杆银行。
- 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
截止2024年末,凤冈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增速为10.67%,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增速24.1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0.1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8903户,较年初增加2557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3.82%,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1.16个百分点,当年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9%,低于年初加权平均利率0.7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了“两增两控”和“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
2024年,继续保持对“两高一剩”产业贷款余额压降力度,实现在现有贷款基础上不新增贷款、不新增“两高一剩”行业客户目标。同时制定并下发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战略规划(2024-2026)》《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普惠银行标杆建设工作方案》等制度,持续推进绿色普惠融合发展。
十一、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为加强我行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我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制定了《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员工信息安全手册》《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时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贵州凤冈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征信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对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制度规定。设立了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总行专门设立了科技信息部,负责全行信息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定期汇报、教育培训、具体落实等日常工作。相关数据主管部门配合。
数据管理流程中,为保护数据信息安全,数据主管部门首先对数据内容进行审核,在满足工作需求的条件下谨慎提取数据;部门负责人对是否含有敏感信息进行审核和严格控制;分管领导进行最终审核,涉及到相关敏感数据还需董事长、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进行研究审议后才可进行发布和披露。
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