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23年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为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众知情权,不断强化为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促进监管部门、各利益相关方与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绥阳农信联社”)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了解,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工作安排,我社按照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要求,特披露本报告。
一、基本信息
绥阳农信联社辖内共25个营业网点,分布于全县15个镇乡,是县域内规模最大、网点覆盖最广、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触达最深的地方金融机构。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宗旨,勇担社会经济责任,全面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的部署,持续推进绿色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办公标准,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银行。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2023年,绥阳农信联社以绿色信贷投放为契机,全面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各项贷款余额536941.46万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762.85万元,占比为0.14%,较年初增加112.85万元,涉及产业生态农业,未涉及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计划的投资,未涉及“两高一剩”及落后产能等行业信贷投放,没有面临环境风险的资产。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绥阳农信联社不断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自身运营绿色转型发展,增强对绿色金融服务的引导和强化作用。2023年,制定《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会绿色金融服务委员会议事规则》,并成立绿色金融服务委员会,下辖的25个营业网点为绿色信贷金融服务机构,负责绿色信贷业务具体的投放和管理工作,更好地推进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实施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绥阳农信联社全面加强绿色信贷业务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职责,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服务意识。2022年制定《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绿色贷款”管理办法》,2023年又制定《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生态账户”管理实施细则》,对绿色信贷业务实行“差异授信、利率优惠、风险可控、流程简化、特色服务”的信贷服务政策,对客户从贷款利率、评级授信黔农云积分、绿色通道等方面扩展生态账户的应用场景,实现个性化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绥阳农信联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要求,明确绿色金融重点支持方向与领域,扩大绿色金融业覆盖范围。严格控制高污高耗能行业信贷投放,对落后产能企业及“僵尸企业”加快退出进度。对国家明令禁止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提供任的授信并积极回收已发放的授信。积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辖内企业安全环保依法合规情况,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节能减排政策变化,做好辖内涉及重大环境社会风险事件的客户和项目的信息收集。与此同时,紧抓绥阳县“金银花”“方竹笋”等特色产业发展机遇,研究分析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谋划部署新时期培育绿色金融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绥阳农信联社按照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实施绿色办公,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逐步实施无纸化办理,有效降低办公耗材的消耗,鼓励员工上下班采取步行,加强绿色环保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倡导客户利用“村村通”、黔农云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让全县老百姓足不出户、出村便能办理小额取款、转账等支付业务,降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
七、绿色金融创新做法及成果
近年来,绥阳农信联社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共计发放绿色贷款950万元,用于绥阳县方竹基地建设产业项目,利用现有方竹林发展高产笋用林,具体以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以太白镇、宽阔镇、枧坝镇等15个乡镇为重点,以G352国道、S101省道为组带,面积总计70万亩,着力打造环宽阔水百里方竹长廊。
八、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贷款发展情况
2023年,绥阳农信联社各项贷款余额536941.46万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为762.85万元,占比为0.14%,较年初增加112.85万元,主要涉及生态种植(方竹笋、金银花),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一是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落实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二是深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进一步丰富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三是鼓励产品创新,全面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结合绥阳县特色农业情况,推出“金银花”贷款产品,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九、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为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行为,提高统计工作质效,落实统计监督职,制定《绥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统计管理办法》,提高全辖绿色信贷业务经办、管理水平,通过对数据的筛选,针对符合绿色信贷的客户,积极予以对接,对绿色金融知识进行宣传,加大对绿色金融优惠力度,加强加快绿色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