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业务发展部 发布时间:2024-04-30

为进一步夯实全省农信绿色金融体系基础,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效,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现对2023年度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或“遵义农商银行”)环境信息进行如下披露。

一、基本信息

遵义农商银行系原遵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于2016年12月28日挂牌营业,成立时注册资本为4.71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为5.20亿元。总行位于播州区桂花街道办,服务区域包含播州区全辖、汇川区5镇、新蒲新区5镇,共3个行政区34个镇乡(街道),下辖49个网点,覆盖所有村(居)的“信合村村通”便民服务点269个,经营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借记卡);代理发行、代理承兑、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银行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本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专注本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方面不断做实做深,聚焦主业主责。2023年以来,本行认真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要求,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工作安排,研究分析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谋划部署新时期培育绿色金融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2023年9月,本行制定并下发《遵义农商银行关于打造绿色普惠银行标杆支持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推进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为目标,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和“做小做散”目标导向。以可持续、稳健、绿色普惠为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绿色普惠金融”新名片,培育本行业务发展新领域、新空间、新增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挖掘绿色普惠金融需求,提升绿色普惠信贷余额,实现绿色运营管理,凸显绿色服务价值。在该实施方案中,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经营层为副组长、各支行及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普惠银行标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本行2021年-2025年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行绿色普惠信贷投放户数、余额、占比稳居全区同业首位;绿色普惠信贷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实现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30%以上。这一过程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进一步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在制度、产品设计上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精神,优先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的融资需求。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绿色金融的发展以本行绿色信贷金融产品创新为导向,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方向,紧扣农村产业革命“五个三”和市委“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要求,围绕规模化强产业、融合化延链条、标准化保安全、绿色化促发展、品牌化拓市场。推进一产提质、二产提升、三产提效,加快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为确保这一愿景的实现,近年来,本行先后下发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及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建立支持绿色金融的相关制度。

一是为大力推广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根据《遵义农商银行关于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的通知》,认真落实和执行国家、监管部门和省联社绿色信贷管理相关政策,围绕推进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等工作要求,科学规划、指导本行绿色信贷管理工作;根据监管规定以及省联社和本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并及时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负责根据各级监管部门、省联社和本行要求,做好绿色信贷相关资料、报表的统计和上报,负责本行绿色信贷业务调研、统计、分析工作,定期向领导提供绿色信贷管理工作报告;组织本行绿色信贷工作开展,负责各级监管部门及省联社绿色信贷管理工作对接。

二是为压实绿色信贷发展责任,确保全行上下统一思想,本行制定《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设董事会绿色信贷委员会的通知》,由董事长任主任委员,并明确相关议事规则,该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制定绿色信贷管理发展战略和规划;审定本行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本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本行绿色信贷业务负最终责任;建立绿色信贷业务可持续模式,积极应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符合本行发展目标的绿色信贷管理组织体系,配置足够人员、经费、网络等资源,支持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目标;审议年度绿色信贷发展目标和服务资源配置方案等。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根据《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办法》,董事会负责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定本行经营层制定的绿色信贷目标,监督、评估本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对本行绿色信贷业务负最终责任;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绿色信贷委员会,并明确绿色信贷委员会办公室,全面推动绿色信贷相关业务的开展;经营层在董事会(绿色信贷委员会)授权下,根据董事会的决定,制定本行绿色信贷目标任务、办法,建立机制和流程,开展内控检查和考核评价;业务发展部为绿色信贷牵头部门,负责在经营层的领导下开展具体的绿色信贷工作。具体负责:制订、落实辖内绿色信贷业务考核方案,组织业务考核,负责辖内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等业务的推动和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指导辖内各营业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市场营销、绿色金融业务培训及绿色信贷支行建设等工作,并及时向经营层、监事会、董事会、监管机构等报告相关情况;其他职能部门在经营层的领导下履行部门职责,配合牵头部门开展相应工作;各营业机构负责绿色信贷项目营销、尽职调查、项目上报。落实绿色信贷项目授信条件、贷款发放等事宜,并依据本行相关规定完成绿色信贷其他工作。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根据监管机构的政策指引,本行在开发的信贷产品中,逐步嵌入绿色金融发展元素。近年来,针对本行主要信贷客群,分别制定《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微及民营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管理实施细则》、《贵州遵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小额(农户)贷款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促进绿色产业信贷投放。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多次下发绿色信贷相关管理规定和业务辅导,通过信贷风险排查和新增贷款动态检查对环境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

在风险控制上,一是加强贷前准入管理加快推进信贷流程绿色化改造,将客户“绿色表现”纳入授信准入环节,防止客户以“洗绿”方式获得授信准入,主动前移信贷风控,实现信贷精准投放。二是强化贷中审查管理授信审查环节重点关注客户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对客户绿色信贷准入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客户“碳行为”“绿色表现”调查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查,持续关注客户在土地、健康、安全、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表现,有效防范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三是落实贷后管理要求。贷后管理阶段持续关注客户绿色表现情况及其他风险状况,重点关注可能影响授信安全的环境风险因素,通过非现场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授信主体的潜在风险并发出预警风险提示,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在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损失核销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对于出现重大环境问题的,根据实际情况可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并将该笔授信列入观察名单或划入问题授信。四是提高绿色金融合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内控合规管理,将绿色金融政策制度执行、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情况等作为内控合规检查重要内容;绿色金融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重大升级,应按照“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原则,制定或更新产品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审查评估产品的全面风险和内部控制状况,确定产品风险等级,明确风控措施,完善业务及监测、统计系统;围绕绿色信贷标准化识别与统计、环境社会效益测算、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管理等绿色金融发展重点工作,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有效减少绿色信贷识别、环境信息披露及环境风险管理等工作中产生的内控合规问题,提高绿色金融合规管理能力。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同时应密切关注气候变化等对经营、财务产生的影响,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化调整或将迅速到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本行持续关注服务辖区内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创新及技改,并及时予以金融支持,基于此,气候的变化将对金融机构带来众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国家相关“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指引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壮大,在当前金融机构缺乏业务增长点的情况下,本行已在各项战略规划、工作方案中,将绿色金融服务纳入核心内容,抢抓低碳经济市场;另一方面,当前相关企业及技术发展仍在不断更新迭代当中,存在现金流紧张、研发失败甚至破产的可能性,从而也将对本行的信贷资产造成冲击。下一步将针对绿色产业建立更为丰富的风控模型、避险措施等,确保在充分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本行高质量发展。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2023年本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直接自然资源消耗天然气约4305.93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约3289.8千克,公车用汽油约28364升;经营活动产生的间接自然资源消耗外购电力约6617323千瓦时,办公用水消耗约20641吨,办公用纸消耗量约3830000张。本行切实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降低能源消耗,办公室用纸量较上一年度减少约40%;鼓励员工树立科学节能意识,提倡低碳出行,并计划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增强绿色运营能力。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测算如下:

指标

单位

2023年消耗量

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天然气

立方米

4305.93

9.34

液化石油气

千克

3289.9

9.71

公车用汽油

28364

61.70

外购电力

千瓦时

6617323

3274.91

办公用水消耗

20641

38.19

办公用纸消耗量

3830000

29.41

一是2023年以来,本行积极推广黔农云、黔农e付等线上转账、支付业务,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到76.77%;在服务辖区内建设“村村通”服务点269个,覆盖率100%,2023年累计办理助农交易113.70万笔,交易金额11.63亿元,代理缴费29.10万笔,缴费金额7292.97万元,取款业务58.75万笔,缴费金额3.51亿元,服务辖区内村民足不出村便能办理小额取款、转账、汇款、查询、缴纳社保合医及电费等业务,享受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本行不断推进绿色信贷产品制度创新,推动信贷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发展绿色信贷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制定《遵义农商银行充电桩安全管理办法》,并先后下发《遵义农商银行关于加强充电桩管理的通知》、《遵义农商银行关于调整充电桩缴费方式的通知》,将员工用车、公务用车向新能源方向进行引导,切实落实低碳减排。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从信贷结构来看,批发零售与农林牧渔业为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信贷支持从传统的重资产、高能耗行业逐步转移到轻资产、绿色产业。2023年末较年初,我行信贷投放余额主要变化情况如下:

 

行业名称

2023年末余额(万元)

较年初变动(万元)

绝对值增长前三名

批发和零售业

363,104.96

114,491.62

农、林、牧、渔业

256,493.21

26,243.39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261.10

2,240.44

绝对值下降前三名

房地产业

90,934.85

-34,882.17

建筑业

96,879.20

-6,291.92

住宿和餐饮业

49,028.94

-5,784.58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数据显示,建筑业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7%,房地产行业同样因施工、建设等会产生较多碳排放。根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投融资活动排放量=归因因子*碳排放量,房地产业、建筑业减少4.12亿元贷款余额,从而减少碳排放量约为1700吨;住宿和餐饮业减少0.58亿元贷款余额,减少碳排放量约为227吨。基于信贷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我行2023年贷款主要投向行业碳排放规模变动如下:

行业类别(一级行业代码及类别)

2022年碳排放量(吨)

2023年碳排放量(吨)

碳排放规模变动(吨)

行业贷款碳排放量占比

A农、林、牧、渔业

802.12

893.54

91.42

3.58%

C制造业

2891.39

2921.78

30.39

11.71%

E建筑业

6130.32

5756.46

-373.86

23.07%

F批发和零售业

708.38

1034.61

326.22

4.15%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039.02

3810.65

-228.38

15.27%

H住宿和餐饮业

2151.07

1924.06

-227.01

7.71%

K房地产业

4766.34

3444.90

-1321.45

13.81%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94.81

2621.31

-173.50

10.51%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7.31

8.98

-18.33

0.04%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43.69

554.93

11.24

2.22%

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75.30

81.78

6.48

0.33%

P教育

1051.38

735.42

-315.95

2.95%

Q卫生和社会工作

1001.76

1161.84

160.08

4.66%

总计

26982.89

24950.26

-2032.63

100.00%

2023年主要贷款投向行业碳排放规模下降2032.63吨。

在绿色创新型担保方式应用方面,本行不断加大创新型绿色担保方式的探索和应用,通过人民银行中征网、中登网等服务平台办理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发放贷款31笔,贷款总金额1.3亿元,涉及辣椒产业企业、合作社15户,惠及农户千余人。利用专利权、土地经营权、未来收益权等权益质押投放信贷资金6200余万元。

在农村区域绿色贷款实施主体培育方面,本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紧盯和培育农村区域绿色信贷实施主体极其重要,关系到下一步农村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基础,截止2023年末,本行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2399户,建档面100%,经人民银行认定本行绿色贷款余额5852万元。

八、绿色金融创新做法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绿色普惠信贷操作手册》,进一步向营业机构明确了绿色普惠信贷业务的定义及授信流程,绿色信贷的认证和信贷系统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绿色普惠信贷的工作效率。

一是在工作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本行绿色信贷金融服务方案和打造绿色普惠银行标杆建设方案,单列年度绿色信贷投放计划不低于3000万元,其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到2025年,全行绿色普惠信贷投放户数、余额、占比稳居全区同业首位奋力在支持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中贡献更多更好的农信智慧、农信方案、农信力量。

二是在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围绕辖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推出“乡村产业贷-村社贷”“乡村产业贷-红辣椒”“乡村产业贷-猕猴桃”“乡村产业贷-坝区贷”“创业担保贷款”“辣链贷”等信贷产品,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聚焦绿色服务,促进客户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智慧网点、智慧乡村、智慧医疗、智慧停车等“智慧场景”建设,丰富绿色普惠应用场景,全力推广“黔农云”线上缴纳社保费、物业费、水电燃气等各类生活缴费项目,方便客户生活,促进节能减排。

三是在强化绿色低碳办公运营方面。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本行持续推进绿色运营理念,厉行节约工作,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深入开展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全面推行绿色低碳运营转型,增强节能减耗意识,强化能耗统计分析管理,制定员工人均用电、用水、用纸减少的量化目标,搭建绿色运营部室,提高绿色低碳办公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是本行试点创建黔农智慧乡村工程示范点,以“党建+金融”为共建基础,打造以“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多维一体的现代化乡村综合服务架构,促进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的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强绿色宣讲、宣传,进一步统一发展绿色金融的思想。结合“党建+金融”共建,积极探索实践绿色金融更好支持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道路,将绿色金融融入乡村振兴,建设黔农智慧乡村项目试点,提升基础市场金融服务能力,丰富本行农村金融服务内涵。同时注重需求挖掘和信息反馈,在发展过程中,贴合市场和本行实际,深入挖掘绿色需求,进行课题研究,主动上报或寻求监管部门、省联社指导,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为践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