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一、引言
2024年,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息烽农商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各项金融政策,坚守服务“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初心使命,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将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在过去一年里,息烽农商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等方面,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二、基本情况
息烽农商银行是由息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组建,经贵州银保监局批准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18年6月8日正式挂牌开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息烽县域机构网点覆盖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强的金融机构,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团队,为广大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额达到60.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52.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98亿元,存贷款规模位居全县前列。
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我行严格按照省联社普惠金融服务点星级管理要求开展“黔农村村通”转型升级示范服务点建设,改善了金融服务环境,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获得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为民提供便利,为老百姓节约了往返乡镇的费用及时间成本。目前,我行有黔农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160个,已升级完成普惠金融服务点160个,其中建成县域综合型示范点1个,政务型普惠金融服务点6个,商超型服务点6个,基础型服务点147个。截止12月末共办理助农取款等业务37.12万笔、10143万余元。近5年代收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达431万笔,代收代缴金额达11013万元,为老百姓节约往返交通费用约57万元。
(二)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
1.大力实施减费让利。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减费让利措施,加大再贷款资金发放,减轻农户、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发展负担,让利客户,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目前已发放支农再贷款3482户、余额3.32亿元,近五年为客户节省利息支出约5188万元。
2.大力支持富美乡村建设。为县域城乡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提供资金保障,截至12月末,支持654户农户建房,贷款余额3951.2万元;支持城乡居民装修房屋3572余户,贷款余额达8.33亿元。
3.全力加大第三代社保卡办理。为确保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平稳过度到社保卡发放,我行18个营业网点150余名员工全力以赴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宣传,深入村组逐户走访,加班加点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居民信息采集、制作,上门开展发放、激活、维护等金融服务工作。截至12月末,我行已开立社保卡12.03万张,其中涉农补贴客户8.66万张,方便了老百姓的涉农补贴、社保、医保资金统一结算和各种费用的代收代缴。
4.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法人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截止12月末,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5219户,较年初增加1306户,贷款余额9.77亿元。
(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履行扶贫担当,自2015年以来,我行对贫困农户开展逐户走访,开展建档评级工作,通过做到“贫困对象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率100%”“贫困对象入户走访率100%”“申请贷款的贫困对象实地调查率100%”“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对象贷款满足率100%”“贫困村村村通铺设率100%”,近5年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5000余户、金额2亿余元,发挥了县域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为金融扶贫工作做出了保障。截至12月末,我行支持脱贫及边缘人口贷款1000户、余额0.47亿元,其中符合贴息的贷款598户、余额0.23亿元。
- 深化农村诚信社会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三农”发展的投融资能力,努力解决农民(农村户籍口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县已创建信用乡镇9个,创建信用村133个,创建信用组1145个,农户信用户数达4.89万户、授信总额达32.14亿元,户均授信金额6.57万元;农户贷款户数2.34万户,农户贷款余额24.79亿元。
- 着力推进社会网格治理建设
2018年11月以来,我行与各乡镇党委政府联动,探索“党建+金融”政银联建网格服务,大力推进“党建+普惠金融”合作共建,以普惠金融服务为抓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城乡“三变”改革、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攻坚的能力,构建起社区主管、农商银行主抓、实体经济组织、居民全面参与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截至12月末,给12.95万余城乡居民安装注册了黔农云,为5745余户个体经营户安装了黔农e付收款码牌。
- 帮助城乡居民创业就业
2018年以来,我行与县人劳局持续开展再就业的担保贷款合作,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近5年累计发放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主“创帮贷”2000余户、金额3亿余元,带动创业就业人员5000余人,目前贷款余额8548.56万元。
(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参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我行积极参与息烽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为三农产业发展增添融资渠道,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制定印发了《“兴村贷”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兴乡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管理办法》。截至2024年12月末,我行已累计发放“兴村贷”346户,金额3013.81万元;并向息烽县石硐镇石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授信2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00万元。
2.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支持红岩葡萄沟万亩葡萄基地的建设,近5年我行累计向小寨坝、西山、流长、石硐、九庄、养龙司、温泉镇发放种植业贷款30亿余元,在红岩葡萄沟辐射范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亿元,累计向红岩生态葡萄酒业公司发放贷款3280万元支持葡萄酒生产经营,目前贷款余额776万元。二是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向中康农业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的扶贫产业子基金,支持其猕猴桃气调库及果品分选厂房项目建设,支持河申、苌楚农业公司发展猕猴桃种植贷款余额455万元。
3.助力息烽特色产业发展。一是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截至12月末,支持息烽县域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9484户、余额7.91亿元,其中支持牛羊产业3330户、余额2.5亿元;生猪产业4265户、余额3.19亿元;蔬菜产业853户、余额6604.6万元;生态家禽产业554户、余额4920.65万元;水果产业323户、余额5005.37万元。二是大力支持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截至12月末,支持全县10个500亩坝区,涉及九庄、流长、石硐、小寨坝、养龙司镇的39个行政村的农户及企业贷款6101户,余额5.54亿元,为息烽县粮食、油料等农作物生产提供了信贷资金保障。
(八)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线
1.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加强警银联动。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观察和询问,核查客户基本信息。对新开户客户采取联网核查身份证件、人员问询、客户回访、实地查访、公用事业账单(如电费、水费等缴费凭证)信息识别、验证,核对客户及其代理人真实身份和开户用途。截止2024年12月31日,我行开展受害人保护性管控289笔,开展受害人保护性管控涉及金额932114.71万元。
通过事前监测有效阻断电信诈骗事件3起,累计金额65万余元,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团伙1起,涉案金额10万元。得到县经侦中心表扬信3封。撰写的典型反电诈案例入选省联社2024-6-14期公众号宣传。
2.加强走访宣传,做好精准反诈。通过上门走访、赶集天集中宣传,发放反诈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向辖区老年人讲解如何识别诈骗陷阱,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不轻信他人、不透露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子女或社区民警联系,进政务大厅化身“反诈宣传员”,向办事群众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防骗知识。反诈宣传进商铺守护商户“钱袋子”,向商户们发放了内容丰富的反诈宣传资料,提醒商家要在日常经营中要提高警惕,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及店铺的重要信息,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对电信新型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金融融合创新,竭尽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金融服务支撑,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同时做好第三代社保发卡、激活及社保医保等资金的代缴代付工作,逐步实现“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持续提升个人存贷款覆盖率、存贷款服务覆盖面,有效巩固市场根基。
(二)着力信用工程建设,巩固农村市场。一是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抓好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持续推进信用工程提档升级,实现存量信用乡镇升级达标率达80%以上。二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强与社保局、医保局、财政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农业担保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拓展业务增长点。
(三)着力农民工金融服务,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一是抓好农民工金融服务,稳定客户群体。开展外出农民工回访营销宣传,通过寻找农民工创业务工带头人、建立微信联络群等方式收集农民工金融服务需求。二是丰富农民工服务内容,畅通完善渠道。积极与人社局联动,建立更为高效的信息更新机制、服务机制,及时为农民工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四)着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支农支小贷款投放。一是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贷款投放优先向三农倾斜,加快小额贷款投放工作。二是做好贷款“三增一控”工作,持续支持涉农贷款增长,有序推进小微企业“扩面增量、提质增效”金融服务。三是加快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持续加大县域12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信贷支持力度。
息烽农商银行将坚守“服务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定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