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农信公告
农信公告

息烽农商银行2023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来源:内部 发布时间:2024-04-25

一、基本信息

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解放北路筑北商业大道A2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1226225295238,法定代表人:阳军,主要是以货币金融服务为主(如: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等业务)。

二、年度概况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2023年以来,本行认真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新要求,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工作安排,研究分析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谋划部署新时期培育绿色金融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末,息烽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364.69万元。

三、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治理结构

(一)本行董事会(理事会)未设置专门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相关工作由战略与三农发展委员会负责推动。目前已制定下发《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025年绿色贷款发展战略规划》。

(二)本行暂未设立绿色金融专职部门,由业务发展与创新部兼任绿色金融事业部职责。

(三)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1.本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紧抓息烽县作为贵阳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机遇,研究分析绿色发展新机遇新挑战,谋划部署新时期培育绿色金融新优势各项工作。注重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未出现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

2.健全绿色组织机构体系,全面履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为探索具有本行特色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途径,提升对绿色经济的服务能力,经总行研究,于2020年3月31日成立了本行绿色产业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度全行绿色产业基金投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业务发展与创新部,负责项目审查、遴选、投放进度监测及报表统计,指导各支行开展绿色产业基金项目申报、投放和贷后管理工作。2023年本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完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区域环境、市场定位、风控水平等,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节能环保、低碳减排等绿色产业,引导信贷资金重点向绿色信贷领域倾斜,用于支持和发放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和其他绿色贷款。围绕县域“葡萄、吊瓜、刺梨”三大主导产业,“猕猴桃、李子”两项优势产业,“中药材、蔬菜、辣椒、柑橘、菊花、艾草、百香果”等其他产业,肉鸡养殖、生猪养殖、生态渔业等种养殖扶贫产业的农村产业发展布局,立足乡镇服务区域,将金融服务全面融入产业发展,构建“一行一品”“一行多品”的精准服务模式,做到有产业的地方,就有农商金融服务,助力实现富美乡村目标。

3.全面培育绿色文化,彰显农信责任担当。本行持续倡导绿色办公,探索节能、环保、高效的管理模式,营造低碳健康的办公氛围。将绿色出行、环保分类等绿色理念深入员工日常生活。2023年本行人均用电量、用水量、用纸量都较以前年度同期有下降,今后着力控制办公活动电力、水、纸张等消耗量。加大黔农e付、黔农e贷、黔农云、ETC等产品宣传,扩大本行绿色金融产品影响力,深入农村、社区等金融服务薄弱领域,扩大绿色金融普及面。

四、环境及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

本行一方面充分运用绿色信贷杠杆,积极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抑制金融资源进入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识别、量化和规避各类与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自身运行可持续发展。本行已制定两项与环境相关的制度,分别为《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信贷管理实施细则》和《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025年绿色贷款发展战略规划》。

五、环境风险管理及机遇

(一)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影响

当前,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变化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模形成巨大影响,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将面临环境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业务风险、声誉风险。随着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环境政策和执法力度的变化,高污染和高能耗行业不良率或贷款违约率会上升,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将会产生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通过对环境风险识别、评估、控制、转移和监控,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从宏观层面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对金融机构自身来说可以起到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行将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信贷全流程管理中,完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推进信贷与投资结构优化调整。

(二)环境风险管理情况

本行暂未制定环境风险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于2020年6月25日印发了《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办法》,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洗钱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规范了管理流程、管理策略和方法、管理运行机制,规定了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及考核评价。

六、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

(一)本行2023年自有交通运输工具消耗燃油10503升,较同期减少109升;营业、办公活动消耗水4983吨、消耗电512634千瓦时、使用纸张7.32吨,均较同期有所减少。

(二)本行积极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降低能源消耗;鼓励员工树立科学节能意识,提倡低碳出行,并计划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增强绿色运营能力;为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开展单位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培训,涉及460余人次;为推进垃圾分类,本行在各支行营业厅布设了垃圾分类垃圾桶。2023年,本行积极推广黔农云、黔农e付等线上转账、支付业务,电子渠道交易替代率达到89.51%;在全县161个行政村,建立“村村通”服务点163个,覆盖率101.24%,2023年村村通服务点累计交易笔数10万笔以上,全县老百姓足不出村便能办理小额取款、转账、汇款、查询、缴纳社保合医及电费等业务,享受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息烽农商银行未项目贷款,不涉及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

八、绿色金融创新做法及成果奖项

息烽农商银行受限于自身规模、人员、业务种类等影响,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无先进做法及成果奖项。

九、支持普惠主体及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

加强对精品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的信贷支持,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截至2023年12月末,支持蔬菜产业947户、余额7225.2万元;水果产业406户、余额5885.18万元。

十、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

本行暂未制定绿色金融及环境相关的专项数据管理系统及流程,未建立绿色金融及环境相关专项数据安全应急预案。但本行主要业务能通过大零售、公司信贷系统等的统计功能,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统计,于2022年6月1日印发的《贵州息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总体应急预案》对信息数据故障等应急处理措施已有规定。